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ID:24549179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_第1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_第2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_第3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摘要:数学教学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创造性思维又是数学思维的品质,是未来社会中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须具有的思维品质。本文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思维;培养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教学的一个重点,创新思维是创新的“内核”,因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的思考与做法是:  1.创设思维情境,诱发学生的创造欲  在数

2、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动机的形成,知识的获得,智能的提高,都离不开一定的数学情境。所以,精心设计数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例如:讲九年级《随机事件》时,通过央视热播的动画片《大英雄狄青》,给学生讲解这位宋朝名将抛掷百枚钱币鼓士气,从而顺利征讨侬智高,大获全胜,平定了邕州的故事,接着又设问:听完故事是不是还为狄青捏着把汗?狄青真的有把握100枚铜币全朝上吗?这个情境的创设及内容都比较新颖。学生听完后,迫切想了解狄青会赢的原因。4  另外,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在把全班50人分为十二个小组回答各种问题

3、时,笔者即兴地设计用两个骰子撒出点数,用面朝上的点数之和来确定哪一小组回答问题,学生感觉很新鲜,又觉得很公平,体现事件的随机性。  以上例子说明,在课堂数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了理想的环境,这是组织数学的常用方法。  2.鼓励质疑的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不失良机地设疑提问,并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对学生的回答不管正确与否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养成一种敢于思考的习惯。  例如:在讲从算式到方程这一节中,首先让学生学会设未知数,然后找

4、相等关系,最后列方程。在设未知数和找相等关系中都可以给学生创新的空间。例:甲种铅笔每支0.3元,乙种铅笔每支0.6元,用9元钱买了两种铅笔20支,两种铅笔各买了多少支?  学生一解:设买了甲种铅笔X支,则乙种铅笔(20-X)支  列方程0.3X+0.6×(20-X)=9学生二解:设买了乙种铅笔X支,则甲种铅笔(20-X)支  列方程0.3×(20-X)+0.6X=9学生三解:设买了甲种铅笔X支,乙种铅笔Y支  列方程X+Y=20  0.3X+0.6Y=94  明显,他们都非常有创意,设的未知数不同,所列出的方程都不相同,但他们都对了

5、。第三位学生创新意识更强,他设了两个未知数,列了两个方程,对于一个刚进中学的七年级学生来说能做到这点是相当不错了。不过七年级学的是一元一次方程,因此,老师可适当地给予提点:最好能将这个二元一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3.启发一题多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选例题,让学生进行灵活多样的变式训练,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向进行剖析,引导学生从比较中寻找一类问题的解题规律。同时学生也可以从一题多解的探求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使其思维在灵活性、深刻性等诸多方面得以升华,从而

6、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  例如:如图,OA是半径,以OA为直径的⊙C与⊙O的弦AB相交于点D,求证:D是AB的中点。  证法一:连结OD、BE,∵OA、EA分别是⊙C、⊙O的直径,  ∴∠ADO=∠ABE=90°,∴OD∥EB,又∵OA=OE,  ∴AD=BD。  证法二:连结CD、OB,∵AC=CD,AO=BO,  ∴∠ADC=∠A=∠B,∴CD∥OB,又∵AC=OC,∴AD=BD。  证法三:连结OD、OB,∵OA是⊙C的直径,  ∴OD⊥AB,又∵OA=OB,∴AD=BD。  证法四:连结OD,∵AO是⊙C的直径,∴OD⊥AB,

7、∴AD=BD(由垂径定理)。  以上例子说明,在课堂教学中,“一题多解”4能促进学生消化知识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进而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新世纪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应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加强自身的创新性教学能力,不断唤醒、培养、激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作者单位:广东省汕头市汕樟中学)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