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初中教育的一些不连贯的思虑

有关初中教育的一些不连贯的思虑

ID:24560377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5

有关初中教育的一些不连贯的思虑_第1页
有关初中教育的一些不连贯的思虑_第2页
有关初中教育的一些不连贯的思虑_第3页
有关初中教育的一些不连贯的思虑_第4页
有关初中教育的一些不连贯的思虑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关初中教育的一些不连贯的思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有关初中教育的一些不连贯的思虑  内容提要:由于职业的关系,课后饭余,常常就教育问题陷入思虑。课堂教学模式、作业、考试、赞赏式教育都放映了中国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让人忧虑不堪。希望以这些不连贯的弱音呼唤真正的素质教育,呼唤有中国特色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初中教育;教学模式;作业;考试;赞赏式教育;思虑  【中图分类号】G630  正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教育兴衰,我心系之。由于职业的关系,课后饭余,常常就教育问题陷入思虑。由反思自己推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初中教育以及与之相关的林林总总,心生感慨,不得不发。  一、有关课堂教学模

2、式的的思虑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告诉我们,人们是不可以人为的将其随意改变的;我们只有遵循教学规律,在方式方法上进行大胆而灵活的创新,才会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然而,在我们的教学管理中,却往往出现从根本上严重违背教学规律的怪事。就在实施素质教育之后,教育行政部门一声令下:教师每节课讲授时间不得超过十七分钟。实际上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早已为广大教师所扬弃,没有一位教师会再去青睐它了,所以,"17分钟"的规定本身就是闭门造车的产物。5  浏览2008年2月25日的《现代教育报》,内中的《由十五分钟导入引发的思考》吸引了我。作者所列

3、案例是欧阳修的《伶官传序》,其导入便用了15分钟的时间,由欧阳修的号"六一居士"中"六一"的含义,引出欧阳修的志趣高雅;由欧阳修与范仲淹为挚友,牵出了欧阳修的高雅与范仲淹"进亦忧,退亦忧"的内在联系,进而找到了本节课的切入点--"忧"与"乐",借用孟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概括了欧阳修的性格特点,最终让学生掌握了《伶官传序》中的兴亡之理以及欧阳修"文以载道"的文学主张。在导入过程中,教师旁征博引,内容丰富翔实,同时也有学生的活动参与其中。这也就让学生拿到了打开《伶官传序》之门的金钥匙。  具体问题须具体分析,这是辩证唯物主义最起

4、码的常识,在我们的教学中,没有完全相同的课堂,更没有完全相同的学生,教师的每一堂课,都是在不断变化之中,面对不断变化的情况,千篇一律的规定每堂课教师讲授不超过17分钟,是十足的教条。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灵活创新便是它的生命,每节课17分钟,无疑是将教师变为机器人、木偶人,教师被迫削足适履,没有发挥和创造的空间,长此以往,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将丧失殆尽,身上的功夫恐怕只剩下中看不中用"花拳绣腿"。  保持课堂教学的有机统一性,给教师以充分的自由灵活的空间,教师才会有创新的可能,才会真正的使教师与学生互动起来,才会使教学成为真正的艺术。

5、  二、有关作业的思虑5  学生是否应该有作业?如若无,便不必再费口舌了;如若有,倒是颇为麻烦的问题,量多大,这个量由谁控制,留怎样的作业,质又由如何鉴定?这个问题到现在没有解决,也没有人愿意彻底解决。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师不留作业就是教学态度不认真,严肃点说就是对孩子不负责任,再进一步说,是没有事业心。不留作业,不仅学校不答应,家长的意见也会一大堆。这里用得着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作业的对比,《美国小学生的作业》说的是:一位刚到美国的国人,将其九岁的儿子送到了当地一所小学。  孩子在学校第一次作业是《中国的昨天和今天》,让学生写一篇介绍自己

6、祖先生活的国度的文章。要求概括这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分析它与美国的不同,说明自己的看法。他的儿子便每天放学后跑图书馆,抱回一摞摞的书,过了几天便以一本20多页的小册子完成了这次作业。  第二次作业是《我怎么看人类文化》。他的儿子几个晚上坐在微机前。最终鼓捣出一篇10页的作业,而且还有自己的封面,文章后面还列着一本本的参考书目。  小学毕业的时候,这位小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利用图书馆、计算机和缩微胶片系统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种文字和图像资料了。  美国的学生放学后没有成堆的作业,我们的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有家庭作业,而且是随着学历的增长而增

7、长,尤其是各个学段的毕业班,那作业真是叫"海"了,教辅如山,作业似海,是他们学习生活的真实写照。教师通过大量的资料和作业逼迫学生刻苦学习。诚然学习是件苦差事,不下一番苦功,是难以学有所成,但这种刻苦精神,应该发自学生的自身、自心,而不是外力强加的,自愿的刻苦,是自主学习的动力,被动的刻苦,是对学生身心的摧残,难道不是么?  三、有关考试的思虑5  素质教育要不要考试,答案显而易见:只要有学生存在,恐怕考试就不会取消,但是,怎么考,考什么?的确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的课题。所在区,每学期全区统一考试两次,即期中、期末各一次,学校每月有月

8、考,乃至于每节课都有小考,美其名曰当堂过关测试。这样的考试有何用,这样的学习有何用?什么教学艺术、课堂效果、发现式教学、创造性思维,统统靠边。这些考试,除了繁琐已没有实际意义--因为学生被考习惯了,有的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