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穴位注射治疗冠心病患者疗效影响的临床观察

心理干预对穴位注射治疗冠心病患者疗效影响的临床观察

ID:24568674

大小:69.5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心理干预对穴位注射治疗冠心病患者疗效影响的临床观察_第1页
心理干预对穴位注射治疗冠心病患者疗效影响的临床观察_第2页
心理干预对穴位注射治疗冠心病患者疗效影响的临床观察_第3页
心理干预对穴位注射治疗冠心病患者疗效影响的临床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心理干预对穴位注射治疗冠心病患者疗效影响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心理干预对穴位注射治疗冠心病患者疗效影响的临床观察童芬芬(丙安中医医院陕丙丙安710021)【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心理干预对穴位注射治疗冠心病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我院心血管病科收治的13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中丙医常规治疗护理及穴位注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穴位注射治疗的过程进行心理干预。结果:将两组患者的两次的SAS和SDS评分,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评价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穴位治疗时的负性情绪,对冠心病患者穴位注射的治疗过程及疗效有积极影响。【关键词】心理干预;穴位注射;冠

2、心病;疗效【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在我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期望寿命的延长和膳食结构的改变,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呈现上升趋势。其病程长,症状反复发作,患者常常伴有焦虑和抑郁情绪,所以探索心身同治的有效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木文对心理干预对穴位注射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影响进行探讨及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以2010版《临床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为诊断依据,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我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2例,纳入标准:(1)年龄≥40岁,≤75岁,初中及以上学历;(2)患

3、者进行SAS、SDS测评,结果为轻中度焦虑和轻中度抑郁;(3)2周内未使用抗焦虑药;(4)1周之内未进行过穴位按摩、耳穴压豆、针灸、穴位注射治疗;(5)对研究知情,并同意参与。排除标准:(1)严重心功能不全者;(2)患者合并肝、肾、脑其他脏腑功能改变•,(3)既往有祌经系统疾病病史;(4)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配合者;(5)取穴部位皮肤有破损、红肿、硬结,无法实施按摩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66例,治疗组6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及临床表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中

4、西医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以及穴位注射特色治疗,穴位注射选药:复方香丹注射液。选穴:根据患者体质辩证取穴,常用穴位:足三里、三阴交、丰隆、内关、阳陵泉、通里、心腧等。方法:用一次性2ml注射器抽取香丹注射液l-2ml,每次选择2-4个穴位(双),用安尔碘消毒穴位周围皮肤,然后进行针刺,以患者产生酸胀沉麻痛得气反应为度,回抽无血,将药物注入穴位0.5-lml,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1]。1.2.2心理干预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由受过心理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对患者穴位注射的治疗过程给予心理干预。①认知疗法:认知理论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

5、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情绪和行为受制于认知,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决定因素,认知疗法就是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过程和由这一过程所产生的观念来纠正适应不良的情绪或行为。因此患者入院时应热情接待,详细介绍入院环境、主管医生护士,以消除患者的陌生感,了解患者的生活环境及社会因素及心理状态,疾病治疗过程,对穴位治疗的知晓程度,对疼痛的耐受性等。与患者进行沟通,使患者了解穴位注射治疗疾病的中医理论依据,治疗过程中有酸麻胀痛沉等感觉是正常的治疗反应,使患者了解自己的主观感受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主动参与性,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提高治疗效果。②支持性心理治疗:善用治疗者与

6、病人所建立的良好关系,利用治疗者的权威、专业知识等关怀、支持患者,使患者发挥其潜在能力,提高应付危机的技巧,提高适应闲难的能力,舒缓精神压力,帮助患者走出心理闲境。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指导患者取最佳操作和舒适体位,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与患者沟通,教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如何与操作者配合,密切观察患者的治疗反应,及时调整针刺手法,治疗结束后随吋巡视病房,了解患者的治疗后反应,对不良反应及吋做出处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帮助患者识别自身不良情绪,教会患者掌握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如适度的宣泄、积极的自我暗示、注意力转移法,患者之间交往调节等,调整患者不适应的行为

7、。1.2.3评价标准选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第一次在患者进行第一次进行穴位治疗,未进行心理干预之前,第二次在患者穴位注射疗程结束之后。焦虑自评量表的测评标准为50分,低于50分属于正常,50-59分属轻度焦虑,60-69分属中度焦虑,超过70分属重度焦虑、抑郁自评量表的标准分为超过50分为抑郁,53-62分属于轻度抑郁,63-72分属于中度抑郁,超过70分则属于重度抑郁。临床总体疗效评价在患者出院吋进行评估,临床总体疗效评价标准:治愈为临床症状消失;显著为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奋效为临床症状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