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杜威教师观对教师生命教育的启迪

浅析杜威教师观对教师生命教育的启迪

ID:24636127

大小:5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5

浅析杜威教师观对教师生命教育的启迪_第1页
浅析杜威教师观对教师生命教育的启迪_第2页
浅析杜威教师观对教师生命教育的启迪_第3页
浅析杜威教师观对教师生命教育的启迪_第4页
浅析杜威教师观对教师生命教育的启迪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杜威教师观对教师生命教育的启迪》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杜威教师观对教师生命教育的启迪  浅析杜威教师观对教师生命教育的启迪  高蓉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北京100048)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杜威著作的赏析,浅析出杜威教师观中对教师生命智慧的启迪。生命智慧是支撑教师职业的源泉,教师的工作没有了智慧的注入,将无异于流水线工厂化作业,教师的生命智慧需要培养并且有迹可循。  关键词:生命智慧;教师;杜威  简介:高蓉(1989-),女(汉族),甘肃兰州人,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命教育(德育)。  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

2、学家和教育家,他毕生致力于民主主义教育,强调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有批评者说杜威的教育观否定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这是片面和不实际的。细读杜威的著作,就会发现杜威赋予了教师一个更高层次的定位,教师最应该拥有的就是智慧,这种智慧不会是单纯的教学智慧或者职业智慧,而是生命的智慧。  一、缺乏生命智慧的教师只能是个教书匠  1.教师充当训练师的角色。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刻板地遵循上级教育部门的法令条例,像生产线上的工人一样不断训练出毫无个性和创造力的儿童,训练他们服从指令,完成任务,去做不得不做的作业,将根

3、本没有理解的知识生搬硬套。这样一来,不仅儿童学得很痛苦,而且教师也无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教材和实际生活产生联系,有效地进行教学。教师失去了生命的灵动,将知识和儿童进行简单粗暴的捆绑,像大工厂作业的流水线模式一样,完全忽略了无论是教师本身还是儿童均是有血有肉有头脑会思考的个体,这样的教育是完全失败的。  2.教师盲目崇拜儿童天性。缺乏生命智慧的教师担心自己作用的发挥会妨碍儿童兴趣的发展,因而采取“放手”政策。杜威在论述学校生活以儿童为中心的同时指出了教师不应该采取“放手”政策。他说:“放手政

4、策和任何别的方针同样有那么多成人强加的影响,因为采取这种方针就是年长的人决定让儿童任凭偶然的接触和刺激摆布,放弃他们的指导责任。这样一来,只会让儿童学到一些零星的,没有组织体系甚至是无意义的知识,更为甚者,放任缺乏分辨能力的儿童“自由”学习,更是无形中放大了学习的不可控性。人类具有卓越的自主能动性,教师的能动性不仅体现在认识教育对象的特性,更在于创造出适合于教育对象的方式使其能更好地、更适宜地理解知识、生成知识。要么进行机械式的训练,要么放任发展,这些非黑即白的方式都是缺乏生命智慧的表现,也是教

5、师应该规避的。  3.教师忽视学生个体作为完整生命体的存在。传统教育中的等级式的师生关系,使得学生对于教师过于敬畏,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有自己的生活背景、生活经验、生活中的疑问和感兴趣的领域,但是等级式的师生关系忽略了学生的生命内涵,使学生失去了活力和动力。学习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任何知识,知识是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就是一种创新。但是忽视日常时间和经验的教学,使学生无法把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生活发生联系,阻绝了创新的可能。同样的,等级式的师生关系也容易让学生产生畏惧感,当自己对学习内容有疑问或

6、不同的看法时,不敢提出自己的观点,这就使知识的传递和再生成变得非常困难。  二、教师的生命智慧可以生成并有迹可循  1.教师的生命智慧需要培养。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曾说:没有人给我们智慧,我们必须自己找到他。教师的生命智慧也需要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不断培养和反思。(1)避免养成机械的习惯。如果教师一直让学生重复做一件事情,重复一个练习,或者长期不变的以一个固定的模式授课,那么学生必然也会在时间的推移中形成机械的习惯,他们很难跳出这个固定的模式,无法吸收新的思想和方法。就像蒙着眼睛推磨的驴,刚开

7、始不知道自己在原地一圈圈地走,还以为走了很远的路,后来习惯了,于是每天围着磨走来走去,就算不再蒙着它的眼睛,它也不再想离开这个磨盘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2)切忌偏重客观标准。这一点突出表现在教师只重视期末测评而不重视平时成绩上。孩子学习数学,教师只重视在试卷上是否算对了题目,却不关心孩子是如何算出这道题的,孩子是否掌握了计算方法,是否理解了原理概念,是否能将前面学的内容和现在的知识融会贯通,是否能在生活中实际应用。台湾作家林清玄与小读者互动,林清玄说自己有18篇文章进入了大陆的语文课本。现场有小

8、学女生提问,“我们刚刚学完您的《桃花心木》,有道题问文章中‘人生的不确定’指的是什么,全班没有一个同学答对,所以想问问您。”林清玄听后说,“如果要我来答,我答的可能也不对”。(3)不要树立权威思想。不要给学生树立一种观念:只要是书上写的老师说的都是对的。要给他们质疑和发问的权利和机会,并且鼓励他们质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创新和进步的可能。  智慧本无定论,但获得智慧一定是一个不断发掘的过程,凡是一成不变的,统一模式的,忽略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基本都跟智慧没什么关系。生命智慧的发生,是教师用脑琢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