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环境专业《化学研究》课程教学改革思索

高职院校环境专业《化学研究》课程教学改革思索

ID:24645015

大小:58.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1

高职院校环境专业《化学研究》课程教学改革思索_第1页
高职院校环境专业《化学研究》课程教学改革思索_第2页
高职院校环境专业《化学研究》课程教学改革思索_第3页
高职院校环境专业《化学研究》课程教学改革思索_第4页
高职院校环境专业《化学研究》课程教学改革思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环境专业《化学研究》课程教学改革思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职院校环境专业《化学研究》课程教学改革思索摘要:本文针对高职环境专业的特点及《化学分析》课程的重要性,从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情境化教学手段、加强理实一体化教学、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新教改形式下《化学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措施。关键词:环境专业化学分析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168环境专业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目前高职教育绝大多数都是在高职院校进行,以

2、江苏为例,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近二十所院校都开设有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适应教育新形势的要求及人才培养目标,许多院校都在对该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结构性调整,对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化学分析》是高职院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这是与该专业的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为:培养掌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必备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在化

3、工、石化、轻工、园艺及政府环保部门从事环境监测、从事污染治理及环境管理等工作,能对常见污染物进行处理、环保设备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从培养目标看,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的学生首先要能够对环境污染状况进行检测,以判断是否存在环境污染问题,然后才能针对污染原因进行治理。所以学生首先要具备对环境质量指标进行监测判断的能力,而这种能力首先是从《化学分析》课程中获取的。《化学分析》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化学分析的基础理论、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学会环境监测中常见污染物的分析方法,它是环

4、境专业开设的其他课程如《仪器分析》、《环境监测》等的基础,《化学分析》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体现职业性、发展性、过程性、行动性及反思性的德国职业教育提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按照企业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强调“从做中学”,边动手实践边学习理论,可以将所学知识轻易地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原动力[1]。《化学分析》是一门技术性、实践

5、性非常强的课程,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有必要进行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以任务为载体进行项目化教学在教学改革前的课程往往都是学科系统化课程,如《化学分析》一般是以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和重量分析等相关章节展开教学,这种体系的设置与学生的专业联系不太紧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我们在教学时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整,将酸碱滴定的相关知识分布在酸性废水和碱性废水的测定中,同样以任务水中总硬度的测定介绍配位滴定的知识、以任务水中氯离

6、子的测定讲解沉淀滴定的相关知识等等。由于提出了具体任务,而且该任务与环境专业相关,很多都是学生今后从事环保专业有可能接触的分析项目,所以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高。同时任务的实施是按照实际工作过程展开,即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分析方案、样品采集与处理、试剂配制、试样分析、数据处理、形成报告,为学生将来的身份转变即顺利成为企业员工奠定了基础。2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

7、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2]。比如在讲酸性废水和碱性废水测定的时候,笔者向学生提出问题:一般水体养殖要求控制水体的pH为多少,怎样将水体的酸碱度测定出来?然后与学生展开讨论,从而将酸碱滴定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3合理安排理论课时和实验课时,有效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I.M.Kolthoff曾有“理论指导,实验决定”的名言。实验课是使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课理解,以达到“熟练基本操作、掌握基本方法、尝试科学研究”的目的[3],由此可见实验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我们在对环境监测与治

8、理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后,本课程的课时为:理论课时60,实验课时95。虽然有这样的划分,但如果将理论课与实验课完全隔离开来,理论课还是采取在课堂上只讲理论,抽象的理论讲起来学生容易觉得枯燥乏味且生涩难懂,最后做实验的时候又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只是机械性地完成实验操作,对所学知识也不能很好掌握。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手段,将教室与实验室结合起来,通过多媒体实例投影等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等的综合处理,创造出生动详尽、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环境,一边用多媒体教学一边动手做实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