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应用体会

主动脉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应用体会

ID:24661474

大小:70.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主动脉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应用体会_第1页
主动脉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应用体会_第2页
主动脉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应用体会_第3页
主动脉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应用体会_第4页
资源描述:

《主动脉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应用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主动脉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应用体会【摘要】目的评价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抢救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以IABP抢救AMI合并CS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死亡率50.00%、并发症率45.83%;存活患者治疗后5d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17.6±3.2)mmHg(1mmHg=0.133kPa)、肺动脉嵌入压力(PCWP)为(13.9±2.0)mmHg低于治疗前,心脏指数(CI)为(3.2±0.4)min?m2、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为(53.0±2.8)mm、左室射血分数(L

2、VEF)为(46.4±3.5)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主动脉DOI:10.14163/j.cnki.ll-5547/r.2016.22.026我国心肌梗死患者约200万例,年新增约50万例[1]。急性心肌梗死是最严重的冠状动脉急性事件之一,近年来我国AMI发病率显著上升,其危害极大,死亡率较高,并发心源性休克者死亡风险成倍增长,存活患者也常继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长远预后较差,己成为居民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近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PCI)飞速发展,成功率可达95%以上[2]。及时恢复冠状动脉灌流

3、是挽救AMI合并CS患者生命的关键,IABP是一种心脏循环的辅助机械装置,研究证实其可阻断和延缓血液动力学进一步恶化,降低死亡率。但并非所有的AMI合并CS患者均从IABP中获益,总结应用经验非常必要。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2月〜2015年10月个旧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48例以IABP抢救AMI合并CS患者,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44〜79岁、平均年龄(64.4±11.9)岁。合并高血压22例、血脂代谢异常25例、2型糖尿病21例、吸烟史26例。发病至靶血管开通时间(6.1±1.5)h。单支病变26例、2支病变15例、3支

4、病变7例。使用IIb/IIIa受体拮抗剂25例、3受体拮抗剂28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CEI/ARB)32例、血管活性药物n例。纳入标准:①胸痛〉30min,采用硝酸甘油症状无法缓解;②心电图诊断确诊AMI;③无再灌注治疗禁忌证。排除标准:①存在IABP禁忌证,如主动关关闭不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瘤、全身出血倾向、不可逆性脑损害、心内畸形等;②临床资料不全。1.2方法患者均行紧急性IABP植入术,以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股动脉置入球囊导管,据患者身高选择合适的反搏球囊,包括30、40、50ml三个型号。床边置入IA

5、BP,球囊导管深度达到患者胸骨角至脐,再自起至股动脉穿刺点剧烈为参考。置入球囊扩,立即行床边X线检查,酌情调整球囊导管位置,透视下将球囊顶端定位于左锁骨下动脉下方1〜2cm降主动脉内。连接主动脉球囊反搏机,心电触发模式,心率120次/min,1:2反搏。每隔30min向向球囊导管中心腔注入氯化钠注射液500ml+肝素1.25万U,抗凝,将ACT维持在200〜300s。严密监测平均压、心率等症状体征,达到撤机标准后,按1:2、1:3比例撤除,IABP应用〉5d。1.3观察指标记录比较患者治疗前、入院后5d的MPAP、PCWP、CI、LVEDD、LVEF水平,并发症

6、及死亡情况。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x-士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