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财源建设 增加财政收入的思考

关于加强财源建设 增加财政收入的思考

ID:24667067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5

关于加强财源建设  增加财政收入的思考_第1页
关于加强财源建设  增加财政收入的思考_第2页
关于加强财源建设  增加财政收入的思考_第3页
关于加强财源建设  增加财政收入的思考_第4页
关于加强财源建设  增加财政收入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加强财源建设 增加财政收入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加强财源建设增加财政收入的思考  一、财源结构分析  (一)按财源产业结构分析。第二产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2011-2013年,吉林市来自一、二、三产业的税收收入分别占全市税收收入的0.14%、67.64%、32.21%,0.2%、66.3%、33.5%,0.23%、63.4%、36.4%。以上可以看出,吉林市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第二产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财源建设相对缓慢;第一产业比重极低,财源建设明显滞后。这与吉林市的工业基础有着密切联系,工业仍是吉林市的主导财源。  (二)按财源行业结构分析。制造业是形成吉林市财政收入的支柱行业。2011

2、-2013年,制造业提供的税收收入达到114.7亿元、115.2亿元和112.5亿元,分别占全市财政收入的46.8%、52.3%和46.9%。另外,2011-2013年,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建筑业三大行业提供的税收收入分别占全市财政收入的23.2%、20.7%和25.2%,成为吉林市财政收入的重要行业。吉林市已形成了以制造业为支柱,以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建筑业为辅助,以其他行业为补充的税源结构。  二、财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总量不足,税收贡献率低。经济和财政收入总量与城市规模不相适应,经济总量不足,直接制约了财政收

3、入的增长。工业是吉林市的立市之本,但与国内经济发达城市相比,工业经济和财政实力差距较大;与省内长春相比,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不及长春的三分之一,且差距逐年扩大,其他地区也在缩小与吉林市发展的差距。另一方面,税收贡献率不高。2011-2013年,吉林市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分别为9.8%、9.1%、10.7%,而同期全省为15.3%、16%、16.1%。这说明,吉林市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进一步转变,经济运行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传统产业比重大,财源结构单一。通过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吉林市产业和产品结构得到有效调整,但传统产业仍占很大比重。从2

4、011-2013年的统计分析看,国有企业仍然是吉林市财政收入主要财源的单一格局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年纳税在1000万元以上的吉化股份、一汽轻型、吉林化纤等企业仍是拉动吉林市财政收入增长的支柱。虽然第三产业、民营经济发展较快,但规模小、层次低,来自第三产业和民营经济的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并不高。  (三)上划收入多,可用财力少。以2011年为例,上划中央收入完成126.7亿元,占财政收入的51.7%;上划省共享收入完成16.5亿元,占财政收入的6.7%;地方级收入完成101.9亿元,占财政收入的41.6%。可以看出,在现行分税制的财政体制下,以

5、工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和以增值税为主体的税收结构,决定了财政收入上划的比例较高,地方留用收入比重低、规模小,地方可用财力不充足。  三、财源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统筹兼顾原则。在统筹考虑增强财力的同时,兼顾各产业、各所有制形式和各级次的财源,提高来自第三产业、个体私营经济财政收入比重,使来自各产业、各所有制形式的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二)突出重点原则。坚持突出重点产业,巩固和扩大支柱财源,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工业强市的建设成果反映到财政收入增长上来。坚持突出主体税种,使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保持较高增幅,把经济发展和工业提速增效

6、成果反映到财政收入增长上来。  (三)注重贡献原则。围绕改善地方财政收入结构,增加政府可用财力,提高地方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尤其要提高第三产业实现地方税收收入的比重和贡献水平。  四、财源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加快传统工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培植壮大支柱财源。(1)推动传统工业优化升级。大力推进重点产业向园区化、集群化、基地化发展,全力打造五个“千亿级”产业基地。支持吉化形成千万吨炼油能力、百万吨乙烯规模;支持化工循环示范园区建成国际性生态型化学工业制造中心和技术研发中心、化工新材料基地和物流基地;支持汽车工业园区建设;支持冶金产业

7、发展;支持以中新食品区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加快发展。(2)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整合碳纤维资源形成产业优势,建设国家级碳纤维产业基地,在吉林市打造中国“碳谷”。积极落实国家有关新能源的税收优惠政策,推进以水电、风电、核电为主的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基础电子和电力电子、生物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促进新能源产业尽快发展壮大,形成规模效益。(3)强化自主创新技术体系。加大产业技术研发资金投入,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协作的自主创新体系,实现资金和专利、技术的有机融合,研发与产业化的有

8、效衔接,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培植壮大优质高效财源。(1)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强化资源整合和市场化运作,全面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