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土的本构关系

关于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土的本构关系

ID:24670345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6

关于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土的本构关系  _第1页
关于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土的本构关系  _第2页
关于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土的本构关系  _第3页
资源描述:

《关于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土的本构关系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土的本构关系导读:现在请大家一起欣赏本篇文章模型和参数专业方面的毕业论文范文,为广大学生们写作毕业论文是提供参考帮助。(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710054)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A:10070745(2013)040156011。引言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研究问题的精度需要进行合理的控制,另外,任何理论、方法都应以实践应用为目的,这样具有价值.综合上述两点,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去分析种土的本构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构关系是反映材料的力学性状的数学表达式,表示形式一般为应力应变强度时间的关系[1].土的本构关系

2、十分复杂,除受时间素影响外,还受温度、湿度等素影响.时,强度以视为土体应力应变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此本文主要讨论土的应力应变关系.2。本构关系的发展对于一般的岩土工程问题,稳定问题是主要问题,地基稳定问题、斜坡稳定问题等,一般采用极限平衡法对土体进行分析.这种分析不考虑土体破坏前的变形过程及变形量,只关心土体处于最后整体滑动时的状态及条件,实际上是刚塑性或理想塑性的理论.此外,随着计算手段、试验手段的提高,也极大地促进了本构关系的发展[1].2。1。弹性本构关系弹性本构关系主要分为线弹性模型与非线性弹模型性两种.基于广义虎克定律的线弹性

3、理论形式简单,参数少,物理意义明确,有广泛的工程应用基础.2。1。1。线弹性模型线弹性模型将土的应力应变关系视为线性关系,顾只需要确定土的2个材料常数:E(弹性模量),(泊松比)或基于这两个材料参数导出的其他形式的两个参数,便确定这种土的本构关系.2。1。2。非线性弹性模型应力应变关系的非线性是土的基本变形特征一,建立的非线性弹性模型有割线模型和切线模型.割线模型是一种计算材料应力应变全量关系的模型,而切线模型是立增量应力应变关系基础上的弹性模型.具有代表性的非线性弹性模型有:邓肯张双曲线模型、沈珠江模型等.2。1。3。高阶非线弹性理论

4、模型这种模型表示为全量应力应变关系,也以表现为增量应力应变关系以存变形能函数,也以不存,按照不建模条件出现不的理论模型.2。2。弹塑性本构关系随着土本构关系模型的发展,增量弹塑性理论模型现代土力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这类模型中,土的弹性阶段和塑性阶段是相互耦合的,而土体的破坏只是这种应力应变关系发展的最后阶段.具有代表性的模型有:剑桥模型、莱特邓肯模型等.3。模型和参数论文提纲写作模板两者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4。结语从工程实用的角度出发,本构关系应力求公式简洁,参数物理意义明确且容易通过常规实验获取.本构关系以唯一,但针对不的土,参数必定

5、是不的.此,本构关系的发展不能一味追求创兴,也需要对何能够更为方便、准确地获取计算参数而多做研究.依托不断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何实现本构关系的程序化,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运算能力,我们不仅以计算更为复杂的实际问题,而且以运用复杂的本构关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