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模块检测试题必修4 (1)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模块检测试题必修4 (1)

ID:24677633

大小:9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6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模块检测试题必修4 (1)_第1页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模块检测试题必修4 (1)_第2页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模块检测试题必修4 (1)_第3页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模块检测试题必修4 (1)_第4页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模块检测试题必修4 (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模块检测试题必修4 (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二模块检测试题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文科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8页,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案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60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

2、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据此回答1-2题。1、下列选项中对哲学理解正确的是()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②哲学是哲学家研究的学科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党的十七大之所以提出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因为哲学()A、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B、能够直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C、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D、能够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3.右图漫画中公鸡的观点与下列选项中哪种说法的哲学思想一

3、致()A、存在就是被感知B、谋事在人、成事在天C、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D、天不变、道亦不变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与下列名句所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①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牗,见天道⑤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1-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③5、《石钟山记》中写道:“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停泊于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其中蕴涵的哲理是()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感性

4、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表明()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B、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7、“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与这首诗蕴含哲理相同的是()①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③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④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A、①②B、②④C、②D、①②③④ 8、近年来

5、,大学生中不会电脑、不懂英语的“现代文盲”越来越少,然而缺乏人文素质,不懂中外传统文化和文史知识的“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传统文盲”忽视传统文化()A、是正确的,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都要与时俱进B、是错误的,因为任何事物都处于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之中,不能任意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C、是正确的,因为传统文化是人类思想宝库的精粹,我们必须完全继承D、是错误的,因为传统文化大都是带有封建性质的糟粕,我们必须坚决摒弃9、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就业和再就业,关系着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改革发展稳定的

6、大局,关系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A、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B、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C、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D、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在看望临时安置的北川中学高三学生时,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大字,勉励该校师生共克时艰,建设美好家园。据此回答10-11题。-2-用心爱心专心10、“多难兴邦”这一成语体现的哲理是()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D、价值观对人生

7、道路的选择有导向作用11、下列诗句中,与“多难兴邦”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C、臣心一片磁心石,不指南方誓不休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12、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从甲骨文、金文演变为大篆、小篆、隶书。到东汉、魏、晋时期,草书、楷书、行书基本定型,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景象。但是,回顾书法发展的过程,可以发现“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人尚志”。这说明()①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无条件的②事物在批判与继承、联系与创新中发展③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④事物的矛盾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8、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3、著名养生专家洪昭光教授提醒大家,养生要讲辩证法,要讲个性化,千万不要盲从。他说,生命的复杂性和人的认识的局限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