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说开来

从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说开来

ID:24682489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从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说开来_第1页
从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说开来_第2页
从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说开来_第3页
从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说开来_第4页
资源描述:

《从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说开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说开来  【摘要】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他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念,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仍有重大意义。那么如何贯彻落实,笔者提出几点建议和体会,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孔子因材施教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5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1(b)-0208-01  孔子不仅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大家几乎耳熟能详,而在记录他言行的《论语》中也比比皆是。  《论语?为政第二》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

2、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上列数章,均孔子回答“如何是孝”4的提问,但答复都不同。孔子总是根据不同的人、事、境遇,不同的需要、缺点、问题,给予各不相同的回答。宋代大儒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在读到孔子回答众人“问孝”时,引宋人程子的话,说:“告懿子,告众人者也。告武伯者,以其人多

3、可忧之事。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因材施教”由此发端,被后人广泛引用和论证。在《论语》中,诸如“问仁”“问政”之类,孔子在答复的时候,多是因人因时而异。  再引用《论语?先进第十一》一章:  子路曰:“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故退之。”  所以再次引用原文,是因为这一章,不仅讲了孔子“因材

4、施教”的做法,而且孔子他自己讲了“因材施教”的原因:“冉有行为退缩,所以我鼓励他前进。子路行为胜过别人,所以我要抑制他。”因人施教,要子路不要勇猛过头而有生命危险,应该考虑还有年老的父在、年长的兄在。这一进一退,讲的非常具体,通情达理。这就是孔子的教育,首先要了解不同人的心性,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心性而去施教。  因材施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一大特色,后人十分推崇,并大力行之。我想,实施因材施教,前提是要“知人”,就是要了解学生的个体情况。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个体自身的主体性和独特性,构成了这个丰富多彩的人世界。对学生的情况了解的越多,那么,“施教”4的针对性就越

5、强,效果就越明显。所以可以说,“知人”是因材施教的前提。  在“知人”的前提下,如何进一步“施教”,这也切实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积极探索。现代教育的一大发明,就是班级教育。这无疑提高了教学的效率,班级教育注重的是集体和整体,优点是发挥了相互间的影响功能和激励,但不足之处也很明显,就是不能很好地满足个体需求和部分要求。在此,我提一些建议就教于同行:  第一、实行分层教学。学校教育必须承认个性差异。在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初中阶段,实施分层教学,有诸多好处。不打乱班级建制,而是将不同班级的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层次的组合,一般分为2到3个层次,冠名为A、B、C。这

6、种分层,不做高下的判断,只进行层次的识别。这样,学校可以根据不同的层次,确定不同的教学难度,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就有了真实的体现。分层教学,在确定分层标准时,一定要考虑学科的特性。分层教学应该实施动态化管理,周期以一个学期为宜。分层教学好在不打乱班级建制,依然可以发挥相互激励和影响的功能。  第二、在答疑和辅导方面,很好地体现这一思想。学校的自习课,是体现因材施教思想的最好时间段,自习时间就是针对个体的答疑解惑。现在存在一种现象,就是自习课往往成了班主任所任科目的加堂课,方式依然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但就其效果而言,未必好。4  第三、在布置作

7、业方面,很好地体现这一思想。现在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已经是一个共性的问题,尤其是初三年级和高三年级,可以说,呼吁极多,效果甚微。其实,在作业布置方面,来因材施教,是比较容易的。在这一方面,我们已经有许多好的做法,比如,按照考试成绩的标准,来确定学生作业的多少,虽然这仅仅是体现在量的方面,但还是得到了广大同学和家长的认可。如果能在“质”的方面得到体现,那就十分有意义。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在思维方面,有敏捷的也有较慢的;在学习态度方面,有十分认真的,也有比较马虎的;在速度方面,有的写的飞快,有的就十分缓慢。等等。家长的情况也是有很大差别的,大多数家长都十分关注孩子的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