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难点突破策略初探.doc

解题难点突破策略初探.doc

ID:24698368

大小:7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9

解题难点突破策略初探.doc_第1页
解题难点突破策略初探.doc_第2页
解题难点突破策略初探.doc_第3页
解题难点突破策略初探.doc_第4页
解题难点突破策略初探.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解题难点突破策略初探.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解题难点突破策略初探[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突出课堂重点、突破解题难点至关重要。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恰当地把握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为依据进行难点分层教学,合理设计习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突破解题难点,形成有效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关键词]小学数学;联系实际;解题;难点突破[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08-0065-02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实际为依据突出教学重点、突破解题难点,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木标准之一,也是使学生对解题技能、答题技巧进一

2、步掌握和深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就小学数学解题难点突破策略进行探究,并提出几点相关建议以供参考。一、注重培养和强化学生把握重、难点的能力教学中,要使学生在解题难点上有所突破,首先教师自身就应提前梳理和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将不必要的内容省略,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使学生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走歪路”,使学习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能被最大化地利用。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和强化学生把握重、难点的能力,这是帮助学生在学习屮循序渐进和在解题难点中有所突破的基础。例如,教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时,教师可先讲述毫米、分米相关的知识。

3、如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字母简写,教师可一边向学生讲解,一边在黑板上板书,并给学生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对该知识点进行消化。单位换算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与长度单位相关的各类题0,尤其是涉及单位换算的题型中,倘若学生只掌握了长度单位的字母表示形式,那就会在遇到单位换算类题冃时头疼不己。因此,在学生掌握了各长度单位的字母表示形式后,教师应着重讲解单位换算的知识与方法,并在黑板上板书:ldm=100mmo以上板书的换算知识点仅仅只是最基础的部分,教师还应以此为依据进行扩展,例如lm等于多少dm,又等于多少cm或mm呢?向学生抛出类似的疑问,使其在该重点和难点中

4、不断探索,从而提升学生把握重点和难点的能力。二、以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为依据进行难点分层教学不管是在哪一?A段的学习过程,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都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因其先天条件和性格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在步入小学阶段前期所接受的教育不同,就会对其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带來不冋的影响。因此,为使学生能够轻松地掌握解题方法和不断突破解题难点,教师应充分发挥“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个体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成绩对其进行分层教学。例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教师可先讲述重点知识以及计算方法,并列出竖式进行举例教学,如就无进位的两位数加法进行

5、举例:11+22=33。在大部分学生理解后,再对需进位的两位数加法进行举例:46+54=100。完成讲授后,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三组(成绩优良的为A组,成绩一般的为B组,成绩较差的为C组)进行自主学习。要求A组学生在熟练运算两位数加法的基础上探索两位数减法;要求B组学生在掌握无进位的两位数加法的同时进一步理解需进位的两位数加法;要求C组学生结合一位数加法,逐渐理解和掌握无进位的两位数加法。利用这一方式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将重难点知识逐个击破,而且还可使其在突破当前难点后进一步向更深层次的知识进行探索,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三、不断创新

6、题型以提高学生解题的积极性填空一一判断一一计算,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固定题型模式。教师对给出的课堂练习题目进行解答后,学生再面对教材或练习册屮的习题时,就会受课堂练习题思维定式的影响:当看到与课堂题型相同的题目时,学生容易粗心大意致使解答出错;当遇到较为陌生或具备一定难度的题目时,学生容易与己学到的知识混淆。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和变换题型,尽量避免思维定式给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学生能够在解题时灵活运用已学知识,不断突破学习难点。例如,教学“表内乘法”时,乘法U诀表是重中之重,是后期各类乘法计算题和应用题的解题基础。为避免因

7、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导致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出现知道“7X8=56”却不知道“8X7”等于多少的尴尬现象,教师在举例教学和课堂练习中应不断变换题型,掌控好习题的灵活性,以刺激学生的解题思维,使其跳出思维定式的禁锢,能够掌握多种解题的A法,在课后遇到陌生题型时同样能够迎刃而解。如教师先在黑板上列出“6X6=36”,然后提问:还有哪两个数字相乘也等于36呢?”学生立即脱口而出:“4乘以9也等于36!”此时,教师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提问:“同学们还有其他的想法吗?”当学生再次进行思索却还是没能得出其他算法时,教师进行补充:“其实,1

8、8乘以2也等于36,请同学们自行去探索。”通过教师对题型的创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领域,提高了其思维的活越性,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生解题的积极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