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基沉降控制与工程实例课件ppt

建筑地基沉降控制与工程实例课件ppt

ID:24706000

大小:4.05 MB

页数:104页

时间:2018-11-16

建筑地基沉降控制与工程实例课件ppt_第1页
建筑地基沉降控制与工程实例课件ppt_第2页
建筑地基沉降控制与工程实例课件ppt_第3页
建筑地基沉降控制与工程实例课件ppt_第4页
建筑地基沉降控制与工程实例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筑地基沉降控制与工程实例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建筑地基沉降控制与工程实例邱明兵2014年4月Pk

2、当于今天的“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并明确指出:当“基础宽度0.6~1.0m,基础埋深2.0m”时,可查表得到容许承载力,同时给出了岩石、强风化岩石、大块碎石、砂土和第四系粘土的承载力表格。其中砂土根据湿度和密实度给出承载力,粘土根据孔隙比和稠度给出承载力。当基础宽度大于1.0m,基础埋深大于2.0m或小于2.0m时应进行深宽修正。第一本引进的地基规范奠定了“以地基土承载力控制”的设计思想,对我们各类工程中地基的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55年前苏联发布《房屋与工业结构物天然地基设计标准与技术规范》(НиТу127255)。1956年12

3、月,我国建委建议审慎推广。这里略作介绍。该规范的变化可用以下两方面概括:1)在地基土承载力方面。将原来的“承载力”改为地基土的“计算强度表”,并对数据进行了调整。此外还规定了用土的抗剪强度指标c、φ计算临塑荷载PB/4(中心荷载)或PB/3(偏心荷载)的公式;2)在地基土沉降变形方面。第一次提出:地基应按沉降变形控制设计。在此基础上,将地基土竖向变形分为固结沉降和地基失稳陷落,并且提出了相应控制指标:绝对下沉、平均下沉、纵倾和横倾、相对弯曲。为了能计算出地基土的沉降,又规定了土的压缩模量宜由浅层、深层载荷试验确定;同时根据工程实测和建筑病害调查结

4、果,规定了各种房屋和结构物地基沉降变形限值;为了方便工程师设计减少工作量,规定了可不进沉降变形计算的条件。计算方法采用了工程师熟悉的分层总和法,同时还提出“必要时考虑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协同作用”。1962年前苏联发布了《建筑法规》,其中第二卷第二篇第一章为《房屋及建筑物地基设计标准》(СНиПⅡ2Ь11-62),与НиТу127255比,没有大的原则性变化。1974年,《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试行,TJ7274)发布,这是我国第一本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无需否认的是,该规范在章节编排、承载力计算、沉降变形计算等方面吸收前苏联规范经验,并

5、根据当时我国实情增加了“基础设计”一章,由此也将规范命名为“地基基础”。事实上,由于“地基土”和“混凝土”特性的巨大差异,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将“基础或承台设计”作为结构构件列入“混凝土规范”范畴,我国路桥领域也是如此,目前的《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即包含了桩承台的设计内容。《74规范》1)在地基承载力方面。中国建筑科学院地基基础研究所在全国众多勘察设计单位的参与协助下,全面总结50~70年代初大量厂房和多层砖混结构的地基设计经验,建立了13张地基容许承载力表:(1)根据类别和风化程度确定岩石承载力;(2)根

6、据密实度确定碎石土承载力;(3)根据密实度确定砂土承载力;(4)根据含水比确定老粘性土承载力;(5)根据物理性指标(孔隙比、液性指数)确定一般粘性土承载力;(6)根据含水量确定沿海淤泥和淤泥质土承载力;(7)根据含水比确定红粘土承载力;(8)根据压缩模量确定粘性素填土承载力;(9)根据标准贯入锤击数确定砂土承载力;(10)根据标准贯入锤击数确定老粘性土和一般粘性土承载力;(11)根据轻便触探锤击数确定一般粘性土承载力;(12)根据轻便触探锤击数确定粘性素填土承载力;(13)根据物理性指标确定新近沉积粘性土承载力。2)在地基沉降变形方面。收集了大量

7、工业与民用建筑物沉降观测资料,在详细分析其病害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地基沉降变形限值”表格,成为地基设计的重要指标。1989年,《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修订发布,在地基承载力方面,规范组认为“鉴于我国幅员辽阔,同类土性质随地区差异较大,仅通过搜集几十份或百余份载荷试验资料来包络全国是不现实的。因此,各地在使用这类表时,应取慎重态度。最好在本地区进行若干试验验证,取得经验后再行使用。且这类表仅限于一般建筑,对于重要的一级建筑物必须进行载荷试验”。将承载力表从正文移至附录。在地基沉降变形方面,继续收集沉降观测资料,对分层总和法进行改

8、进,并对沉降经验系数做了进一步调整。2002年,《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7-2002)修订发布,在地基承载力方面,该规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