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感知与欣赏

探究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感知与欣赏

ID:24715547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探究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感知与欣赏_第1页
探究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感知与欣赏_第2页
探究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感知与欣赏_第3页
探究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感知与欣赏_第4页
资源描述:

《探究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感知与欣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究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感知与欣赏  摘要:今天我们所要讨论的话题是探讨初中教学中的感知与欣赏。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良好的美术感知和欣赏,可以激发学生们对于美有着一定的期望和向往。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使他们对美术产生非常高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他们热爱美术科学的心情。这也是现代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的一个主要表现。然而我们教学者在实际的美术教育活动中,应该努力将美术感知和欣赏加入到美术教学的课堂中去。  关键词:初中美术感知欣赏  一、更新观念,正确看待感知与欣赏在美术学科领域的作用  学会如何欣赏和感知是现代美术

2、教学中学生们学习的基础。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我们要了解体会欣赏美术作品,理解其中的内涵。趣味。这样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渐渐对学习美术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自己学习美术的动力,在此基础上认真的学习美术知识和美术技术。4  首先教学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指引学生通过感知欣赏,研讨吉祥物的构思方法。第一,通过向学生们展示不同国家举办的奥运会吉祥物活动,让学生明白吉祥物的设计是代表相关国家和地区不同人们的风俗喜好。第二,展示不同类型的吉祥物图片,使学生们了解相关吉祥物所代表的含义以及设计其的意思。充分调动学生们

3、的想象思维。第三,通过动画,让学生感知奥运吉祥物原型,理解吉祥物都源于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原型,并在其基础上做适当的改变。学生理解后拟定一个主题活动,让他们练习原型选择。第四,在学生充分理解原型设计后,教学者通过黑板来表现这一活动的原型,使学生自己上台进行一定的练习,说明设计吉祥物的第三个步骤是对原型进行拟人化、卡通化夸张变形。第五,结合有特殊意义的吉祥物进行展示活动,复习吉祥物的色彩要求(鲜亮、明快、有各自特点)。  最后,学生们在提交了相关作业后,教学工作者要用多媒体以视频的方式进行关于美术美的的作品给学生们观看,

4、使学生们欣赏美的同时寻找自己的灵感。本堂课经过如上所述的精心设计,教学效果极佳。因此在省级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很多同学设计出了非常优秀的作品。其中感知与欣赏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二、教会学生使用正确的方法感知欣赏美术作品  教学者如果想要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美的时候必须要从自身正确的教学方式去感染学生正确欣赏美术作品。这样一来,在教学的工作中教师们一定要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指引学生如何去欣赏美术作品。一方面,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美术,使学生们在自己的意识中正确认识美术的范围、类型以及美术的相关特点。在

5、了解并认识了这些美术概念的基础上,学生们在以后的欣赏美术作品中就不会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了。例如,西方绘画通常以客观真实再现物象的形貌、空间位置、光影为特点。而中国画则追求“搜尽奇峰打草稿”4的浪漫主义,在造型上要求似与不似之间,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中国的美术作品与外国的美术作品在不同的空间、时间上都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这两种不同艺术风格的形成与两个国家的相关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除了让学生了解作品的种类及特殊要求,也需要了解美术作品创作的社会背景。例如:我国北宋时期山水画的特点是气势恢宏的高山流水,其中最能体

6、现这一方面的要数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了。而南宋时期国家失去了北方大片国土,表现在艺术作品中就形成了诗人们对自然山水的描绘都是不全、不完整的。其中主要的代表作品有马远的《踏歌图》。另一方面,艺术作为人类文明信息传递的又一种方式,他们的主要功能除了表达美之外同时也表达了当时背景下文人们的情感。因此,我们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一定要对制作该作品的相关历史背景有所了解。这才是感知欣赏美术作品的主要内涵。  三、努力使感知与欣赏融入学生生活与学习中,让学生养成热爱美、追求美的习惯  根据世界上的所有活动,我们可以发现美术是最富有

7、人性化的活动。美术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们的感情,它是我们的现实生活的缩写。在整个美术活动中,主要是通过人们的视觉来发现其内在的美。因此,视觉既给我们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又是人类乐趣与幸福的源泉,如果我们不懂得很好地运用它,会使我们信息量减少,同时也大大降低生活情趣。  四、总结  欣赏和感知是连接学生与美术美的之间的桥梁。学生们通过一定的视觉和相应的感情去深挖美术的内在含义可以使学生们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那就是通过学生自己欣赏美术,在生活中处处养成一个发现美的习惯有利于人们提高生活情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的美术文学修

8、养。  参考文献:  [1]何红;;“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4的文化阐释[J];大家;2010年06期  [2]张克明;诗意画与画意诗[J];东方艺术;1994年01期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