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可视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知识可视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ID:24716022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知识可视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知识可视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知识可视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知识可视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知识可视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知识可视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本文从谈论可视化工具便于快速识字开始,讨论影视动画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设计先学后教模式,探讨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最后提及小学语文知识可视化的教学模式,以期对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可视化;语文教学;多媒体    在人类社会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知识已经成不可或缺的资本。但是,知识膨胀、交流迅速却也让人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推动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成为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许多研究人员把目光投向知识可视化,探索怎样利用可视化的图表结构整理知识的体

2、系结构以及如何运用视觉表征的方法,达到隐性知识显性化、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及促进学习更有效的目的。  一、知识可视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1.多媒体可以让历史重现,使学生加深印象4  如在教学《开国大典》时引入多媒体教学。作为教育文本的《开国大典》有着非同一般的教育内涵,是激发学生继承革命优良传统的好作品。然而,小学生理解能力不强,只能通过视频让他们感受到万人空巷、激动人心的开国大典场面。视频一经播放,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场面的庄严壮观:主席在上面庄严宣告,声音十分清脆响亮,赢得了几十万观众的欢呼声,着

3、实气势磅礴,学生看得鸦雀无声,心潮澎湃,为学好课文奠定了情感基础。  2.促进快速识字  在学习《祖国多么广大》这节课时,作者优美的文字带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作者写到:“海南岛上,鲜花已经盛开。”对于刚刚步入学校的小学生来说,“岛”是一个生字,怎样才能使学生理解并且快速记忆它呢?非常简单,那就是运用可视化工具。针对学生该年龄段的特点,为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教师可充分把可视化工具调动起来,使教学变得有声有色。  笔者首先将海南风景的画面展现出来,然后把轻柔的音乐渐渐加进来,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此之后,画面的焦

4、点聚集在一个突出水面的小山上,一个艺术字“山”在边上相应出现;清脆的鸟叫声伴随而来,一只五颜六色的鸟从远处飞来,因此,旁边出现一个艺术字“鸟”。如此看来,海南岛的美也吸引了小鸟,小鸟在山上快乐地生活。同时,一个艺术字“岛”伴随而生。生动的画面背景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喜欢学习,高效学习。  3.让学生受到感染,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想象力即由一事物联想到与它相关的东西。比如看到傲雪联想到烈

5、士的鲜血,由革命事业联想到国家的兴衰,通过低垂的谷穗想到做人要谦虚。对比联想,是从事物的特征想到相反的方面,如付出和收获、成功与失败、失去和得到等。  二、知识可视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模式4  1.分析教学目标,绘制教学内容  未开始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分析学生的特点,并运用知识可视化方法对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以明确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的“主题”,运用知识可视化支持工具来绘制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明确各个知识点的相互联系,把重点和教学难点突出出来,使教师提高教学的信心,从而得到自我效能感。 

6、 2.主动探究,学生绘制自己的知识可视化图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课前,通过对课堂要学习的知识预习,使学生初步得出个人知识可视化图。第二阶段,在课上,教师和学生一起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修改可视化图。这要建立在教师指导与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第三阶段,在课后,通过回忆和总结,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再次修改来完善知识可视化图。  3.团队协作,产生“群体的集体大脑”图  合作学习过程通常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开展的。通过具体问题,教师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组,每组三到五人进行讨论。根据自己第一次的知识可

7、视化图来交换他们的想法,让组内比较好的作品拥有者把组内成员想法集中在一起,也就是集中在一张图上,生成最后结果。  4.教师及时审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拓展问题  小组讨论后,教师应及时给予适当评价,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产生“班级集体大脑”图,这样新知识被用到原来的知识体系中去,就可以产生新的知识体系,以此来推动有意义的学习发展。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就经常遇到的问题学会变换方式进行解答,扩大学生思考问题的范围。4  5.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很多可视化元素对创设情境教学、推动学生对知识

8、的意义重构十分有利。比如:教师通过对直观的可视化教学手段(如动画)的利用,让本来枯燥无味、冗杂的事情变得简单、有趣,使抽象问题变得具体化。再如:当教师教一篇新的课文时,利用图形和简要的关键字可以绘制出教学内容的框架,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产生更多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谭轶斌.阅读教学田野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王桂才.专利情报知识可视化方法与系统研究[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