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体质健康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基于学生体质健康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ID:24738910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4

基于学生体质健康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_第1页
基于学生体质健康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_第2页
基于学生体质健康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_第3页
基于学生体质健康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_第4页
基于学生体质健康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学生体质健康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学生体质健康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基于学生体质健康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周辉1,王汉新2  摘要:造成我国多年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学校体育教育的缺位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高校体育教育应抓住大学阶段青少年身心成长关键时期,通过多种手段与创新理念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其中课外体育活动对改善学生体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体质健康;高校体育;课外活动;创新教育  简介:周辉(1966-),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健身、田径、排球等;王汉新(1966-),河北故城人,石家庄经济学院商学院教授、博士。  自1985年以来,全

2、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已进行了6次。跨越25年的体质监测数据表明,青少年营养和发育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大部分身体素质指标却持续下降。尤其是近年来接连发生的学生中长跑猝死事件,迫使部分学校取消了运动会中长跑项目。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和民族的兴衰,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大学阶段期间是学生步入独立生活的关键时期,也是身体发育非常重要的时期,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及兴趣培养直接关系其职业生涯中的体育锻炼行为。大学生体育教学的改革,应以学生体质健康、兴趣培养为出发点,促使其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  一、创新教育与学生体质健康  21世纪是知识时代,是人才主导的

3、世纪。经济实力比拼的背后是人才竞争,人才的培养不单指脑力知识,也包括人才的身体素质。“十八大”提出了人才强国、人力资源强国的教育目标,人力资本需要建立在青少年体质健康基础之上。100年前,清华学校选派学生到美国留学时,时任体育部主任马约翰先生对清华校长周诒春说“我们要送出去的学生总得像点样子,总不能派一批‘东亚病夫’出去”,这句话即使在今天也值得人们仔细回味。  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我国实现金牌零的突破,一举甩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并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竞技体育强国。另一方面,1985—2010年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却是连续的下滑,小学生近视率超过50%,大学生近

4、视率超过90%,2010年的国民体质综合指数比2005年降低0.36%,20~39岁成年人降低0.39%[1],2012年北京市应征入伍的青年体检合格率不足10%,(.fansour对美国城镇青少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孩子们的自我生命质量评估得分与其父母的家庭关系、父母的职业、家庭收入等有着显著的正相关[6]。忽视体育参与的社会化过程,仅仅简单地把体育活动与体质、体格相连的观念,让我国许多家庭产生了“小胖墩”。三口之家、老人溺爱等,又进一步降低了青少年的体力活动,许多学生从小便形成了不爱劳动、不爱锻炼的习惯。(3)学生认知。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在给人类带了方便快捷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带来

5、了由于静态生活方式所造成的现代文明病。而学校体育教育的枯燥单调,缺少兴趣下的被动参与体育,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知。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学业压力,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能力的局限,使他们很容易退出体育人口的行列。  (二)高校体育教育  体育行为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最终自身也发展成为一类专门的生产或生活活动。学校体育是实施阳光体育的基础,是实施家庭体育、社会体育的根基。虽然体力活动并不等同于体育锻炼,但国际上普遍采用体力活动概念研究其与体质健康的关系,而体力活动的不足则是导致我国青少年体质的“硬、软、笨”(硬即关节硬,软为肌肉软,笨是指长期不活动造成的动作不协

6、调[7])的主要因素。  1.体育需求的欠缺。进入大学阶段的青少年的学习与就业压力已大为降低,按理来说应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而有关空闲时间喜欢做的事情调查中,前3位依次是看电视、上网聊天或玩游戏、听音乐或唱歌,体育活动仅列10项中第7位;尚有23.5%的学生不喜欢体育活动。学生产生体育需求的动机包括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社会交往,以及从众行为等,在学生对体质健康认知缺位情况下的体育课程往往成为引导的关键所在,令人遗憾的是,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使得这种引导非常有限。  2.课外体育的不足。受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张,教室、场地等成为了普遍短缺的资源,加之跨校区的教学管理,教务管理部门

7、将一周内的不同时间都安排有课程(特别是下午的七、八节课,甚至通过压缩课间变为一天10节制),使原本属于课外活动的时间消失殆尽。主要或完全寄托于一周的两次(甚至一次)体育课程、教学活动,不可能达到青少年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增强学生体质”的这一学校体育本质功能也就很难得以发挥。  三、体育教学过程改革的思路  教育模式并不是提出任何一种新理论,而是显示如何在实践中贯彻现有的理论。创新教育模式的应用于教师的创新创业精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论是多媒体形式教学,还是“三自主”选课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