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决定论?-麦克卢汉技术哲学观评析 .

媒介决定论?-麦克卢汉技术哲学观评析 .

ID:24743977

大小:5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4

媒介决定论?-麦克卢汉技术哲学观评析 ._第1页
媒介决定论?-麦克卢汉技术哲学观评析 ._第2页
媒介决定论?-麦克卢汉技术哲学观评析 ._第3页
媒介决定论?-麦克卢汉技术哲学观评析 ._第4页
媒介决定论?-麦克卢汉技术哲学观评析 ._第5页
资源描述:

《媒介决定论?-麦克卢汉技术哲学观评析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媒介决定论?:麦克卢汉技术哲学观评析.;【关键词】麦克卢汉;媒介理论;媒介技术;决定论目前,传播学界对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有着几乎一致的意见:“技术决定论”或“媒介决定论”。[1]许多的著作或论文介绍麦氏媒介理论时都只是“老三论”:延伸论、讯息论、冷热论,然后就判定为“媒介决定论”或“技术决定论”。高度趋同的意见并不一定完全正确,我们有必要对此作出深入分析。正如何道宽所言,“总体上说,我们对他还是一知半解。对他的批评多于对他的研究。”[2]足见深入分析对于真正厘清麦氏的媒介技术观实为非常之必要。一理解麦克卢汉下面,我们通过具体分析来看看把麦氏判定为媒介决定论是否恰当

2、。(一)表述:偏激而深刻我们考察麦克卢汉的一些观点,确实是非常偏激。他把“现代科学的产品本身无所谓好坏,决定它们价值的是它们的使用方式”这种观点批判为“流行的梦游症的声音”,认为“如何使用媒介才至关重要”的传统观点是“技术白痴的麻木态度”,他批评阿诺德·汤因比一点不了解媒介是如何塑造历史的,批评施拉姆《电视对儿童生活的影响》只注重研究“内容”,用的是研究文献的方法,因此不可能提出任何报告。还有诸如在拼音文字的人类影响、印刷术与民族主义、工业主义等方面麦氏的表述的确有夸大之嫌。他还说,没有无线电广播就没有希特勒,尼克松1960年竞选失败是由于他对新型的电视媒介太“热”

3、。麦克卢汉的论著中,这种把媒介强调得过头的论述还可以找出很多。正是因为他如此强调技术媒介对人类社会和心理的深刻影响,所以人们说他是媒介决定论者。他说:“我强调媒介是讯息,而不说内容是讯息,这不是说,内容没有扮演角色——那只是说,它扮演的是配角。”[3]他的这些论点,“虽然很有见地,却很容易被推向极端,仿佛惟有媒介技术本身才是重要的,而其他一切,传播媒介的占有方式也好,使用情况也好,传播内容也好,都无关紧要。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带给人们的正是这样一种印象。”[4]但是,表述的偏激并不影响其理论的深刻,近半个世纪以来,其思想对于传播媒介研究的巨大影响是有目共睹的。那么,他

4、如此过分强调的目的何在呢?我们对此作出进一步的分析。(二)动机:遮蔽是为了敞开在麦克卢汉之前,传播学研究者们对于媒介本身的研究是不重视的,就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过程五要素而言,对于传播内容、传播效果研究非常多,而对于传播渠道即媒介本身却几乎被忽略。尽管英尼斯(haroldinnis)有提出了相关理论,但当时一点没有引起人的重视。思维的定势堵塞了洞悉的目光、创新的思路,人们对媒介形式的革命力量熟视无睹。麦氏对此批评说,“我们把重点全放在内容上,一点不重视媒介,因此我们失去了一切机会去觉察和影响新技术对人的冲击。”[5]所以他一反传播学界的旧思路,把大众传播的媒介技术本身

5、当作传播巨大社会影响的根源,把媒介技术及其发展看作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提出了以“媒介即讯息”为核心的媒介理论。这就是他的与众不同之处,他没有因袭以内容为焦点、透过传媒内容看传媒影响与作用的思维定势,而是将焦点放在媒介技术及其特征上,试图揭示各种媒介的出现本身带给人类社会的影响,揭示媒介本身(而不是媒介内容)的作用,从而开创了一种新的研究传统,即以媒介技术为焦点,以媒介技术史为主线把文明发展史串起来的研究传统,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创举。他对媒介的过分强调的同时,遮蔽了社会需要、人的选择,经济、文化影响等要素,虽有蛛丝马迹,却并不明了。他这种离经叛道

6、的思路,实际上为我们敞开并凸显了一个历来不为人所注意的方面:媒介形式。但如果他面面俱到,或许根本就不会引起传播学界的震动和对媒介形式研究的关注。那么,我们对他求全责备,斥以“决定论”,还算恰当吗?(三)角色:历史学家而不是预言家麦氏不是技术决定论者,还可以从他主要研究历史而很少做出对未来的肯定预测方面看出来。尽管也有诸如“地球村”之类的预言,但是他对一切可能性抱着极为开放、宽容的态度,他所指的未来是多样的、万花筒式的未来。麦克卢汉在提出自己的媒介定律之前也曾说“我看到波普尔的一条原理,说科学假设也可能出错,于是我决定提出媒介定律的假说。”[6]他的结论是一个开放的、

7、不可预测的、不可规定的。“事实上,对于媒介如何在过去运作,他没有提出什么无所不包的理论。他没有看见媒介冲击力的任何单一的方向。他只是强调,媒介的运作过去和现在都是极其重要的,其结果常常压倒我们选择的能力。因此,他给我们留下的,不是理论,不是理论必然暗示的预测,而是洞见——‘媒介即是讯息’、‘后视镜’等洞见。当然,洞见是可以生成某些预测的。但是,除非这些洞见是某种宏大理论的一部分,否则我们就没有理由假定,这些预测有可能指示着同样的方向。”[7]尽管保罗·莱文森在其著作中不时用到“媒介决定论”这一表述,但他也认为“麦克卢汉肯定不是绝对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媒介决定论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