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卢汉与《理解媒介》

麦克卢汉与《理解媒介》

ID:16081171

大小:38.9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7

上传者:U-3266
麦克卢汉与《理解媒介》_第1页
麦克卢汉与《理解媒介》_第2页
麦克卢汉与《理解媒介》_第3页
麦克卢汉与《理解媒介》_第4页
麦克卢汉与《理解媒介》_第5页
资源描述:

《麦克卢汉与《理解媒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麦克卢汉与《理解媒介》麦克卢汉与《理解媒介》关键词:媒介即讯息、媒介:人的延伸、热媒介与冷媒介、地球村v背景1959年,时年45岁的麦克卢汉成为全美教育台和教育署"媒介工程"项目的主持人,该项目的研究成果成为《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UnderstandingMedia-Theextensionsofman)的雏形。而在此之前与之后约十年的时间里,尽管出版了《机器新娘(1951)--一部广泛分析报纸、广播、电影和广告产生的社会冲击和心理影响的作品、使用福特基金会的赞助费创办《探索》,但由于没有引起社会多大的反响,这位媒介环境学的创始人依旧寂寂无名。然而1962年其第二部学术专著《古登堡星系》的问世,仿佛是投向湖心的一颗石子,迅速地泛起了涟漪;1964年《理解媒介》的横空出世,更触发人文学科领域的一场地震:《旧金山记事报》称之为"最为灸手可热的学术财富",《纽约先驱论坛报》冠麦克卢汉以"继牛顿、达尔文、弗洛依德、爱因斯坦和巴甫洛夫之后的最重要的思想家…"的头衔。《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属媒介文化研究的经典著作。麦克卢汉认为,电话、电报、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的广泛使用,塑造而一个新的文化形态和传播方式;通过对不同媒介的比较,以及与种种文化现象的关联,作者勾画出一种电子媒介文化社会的图景、对其发展趋向作出某些预言,①比如"地球村"、"媒介即讯息"。v麦氏学说及运用 《理解媒介》作为麦克卢汉学术思想的浓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媒介即讯息(themediaisthemessage)《理解媒介》的核心思想。所谓"媒介即讯息"即任何媒介/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因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任何一种新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媒介对信息、知识、内容有强烈的反作用,决定着信息的清晰度和结构方式。②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社会活动③(与"需要产生市场"类似)。此外媒介是讯息而非信息,反映媒介表达、传播完整意义的功能,从而减少该讯息本身包含的不确定性。比如电光源。若只是单纯的信息,则电光仅是一种不带讯息的媒介,直至它应用于商标广告或拼写名字,产生"内容"。④另Web2.0时代博客、播客、维客等"三剑客"是对"媒介即讯息"的又一运用及诠释。 首先,旧媒体成为新媒体的内容。麦克卢汉说,除了光,其余一切媒介都是成双结对的;一个媒介是另一个媒介的'内容';小汽车装在火车上运输时,它在使用铁路,于是它就成为铁路的'内容'。同理,用货柜车装运时,它使用的就是公路。依此类推,印刷术使用手稿、电视使用电影、电影使用剧场、文字作品使用声音等等,都是这样的情况。杂交也好,母体承载子体也好,都要产生新的化合物,如象有声电影或'无马拉的车'一样。"一种媒介的内容往往取自于另一种媒介,而在涉及新媒介时,其内容通常都来自于之前的媒介。文字、声音、电影、电视等等都是一种媒体,它们能承载、传递信息和情感。在web2.0时代,博客、播客、维客引入并聚合了它们,成为能够容纳巨大信息的新媒体。例如博客的个人日志是通过文字来诠释它的内容,播客则更多地借鉴了声音、电视、电影图像等来完成内容的表达。互动维客则更像一本在线编辑的百科全书,包罗万象,借助的旧媒体形式更丰富。其次,新媒体是对旧媒体的扬弃。网络电视,如点播版的ppstream、pplive等改变了电视你播我看的被动局面,电视声画稍纵即逝、不可及时回顾的缺陷得到弥补。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内容及不同时间段进行观看。牛顿写给友人的信中提到"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旧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是新媒体的巨人。新媒介是对旧媒体的延伸,它的元素在旧媒体里萌芽,它是对旧媒体一些元素的放大,对另外一些元素的舍弃。播客作为新媒介产生,就是将博客里的"音频播放"、"视频浏览""图片相册"等元素的放大,而对文字元素等一种或多或少的舍弃。最后,新媒体诱发新环境,宣告一种全新的体验。麦克卢汉将'内容'比喻成一片滋味鲜美的肉,破门而入的窃贼用它来涣散看门狗的注意力,他说媒介的影响之所以强烈,恰恰是因为另一种媒介变成了它的'内容';"任何一种媒介的内容或讯息的重要性,实际上和原子弹弹壳上镌刻的文字一样"。换言之,媒介本身像原子弹一样具有影响和改变社会的威力,而媒介的内容像是弹身上的文字,是什么文字、如何镌刻都不重要。比如,博客是对带锁的日记时代的一种颠覆,不仅如此,博客还可以用超文本的方式来写个人日志。图文并茂、加上超级链接,写日记的行为方式变得时尚又丰富多彩。播客Podcasting,从广义的角度看,包括博客网站中的音频博客和视频博客;播客与网络电台、网络电视也有相当的融合。我国2006年2月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网络电台和互动社区--银河台网站(www.radio.cn)全新改版上线,并加入了大量播客自制元素。至于维客,研究者认为,维客不只是一种技术、一种系统,更是一种开放的工作、交流模式,带给我们一种体验生活的全新方式,宣告人类进入一个全新的网络传播时代--个人既是传者又是受者。⑤ 2、媒介:人的延伸(TheMediumistheextensionsofman)媒介是人感觉能力的延伸,电子媒介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其余一切媒介(尤其机械媒介)是人体个别器官的延伸⑥。从媒体的角度看,媒介对人的延伸反映在视觉、听觉、互动机制、移动机制等四个方面。(1)视觉的延伸视觉的延伸让人类拥有了千里眼。文字的发明让人类的传播活动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扩展了语言传播的功能,同时也开辟了漫长的视觉统治时代。印刷术的发明,特别是欧洲的约翰·谷登堡的印刷机的发明更强化了这个时代。在以视觉、文字、图画为主要方式的文明传播背景下,报纸、照相机、电子摄像机等媒介都让人类的眼睛看得更远。(2)听觉的延伸北美洲延绵不断的洲际高速公路和汽车的普及,促进了摇滚乐和车载收音机的发生发展。至1948年贝尔电话公司的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收音机,其便携性使这种声音媒介更受欢迎。(3)互动机制的延伸如果媒介是人的延伸,那么人类之所以能感知,除了拥有中枢神经、感官系统,还因为具有一套感知机制。互动就是其中的机制之一。没有反馈,感知是单向的。在互联网时代之前,媒介对人类互动机制的延伸已然存在。如纸媒上的读者来信、广播电台的热线电话等等。(4)移动机制的延伸 互联网综合视、听等多种传播手段,更突出的是信息的传递、互动更为迅捷。⑦3、热媒介和冷媒介(MediaHotandCold)不难理解广播、电影、拼音文字、印刷品称作热媒介,电话、口语反而是冷媒介的论断。媒介即讯息,与之相伴随的,在讯息传递的过程中无可避免地产生噪音、冗余度,进而与传者预期的传播效果发生偏差,要令讯息尽可能原汁原味地呈现,必须提供相关、不重复的信息,且是多多益善。收音机、电影等本身涵盖大量的信息,受众通过感知便可获取信息,相反透过电话、口语受众仍得凭自身能力对信源所传达的信息加以补充、以促进理解。这对麦克卢汉关于热媒介清晰度高、受众参与度低,冷媒介清晰度低、受众参与度高的观点予以佐证。私下认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冷媒介、热媒介是相对的,不同环境下媒介可以"升温"也可以"降温"。比如广告。楼宇、打印机、汽车、服饰广告一般出现在印刷媒体上,而洗涤用品、电灯广告等是电视这一电子媒体的常客。倘若两者相互交换媒介类型,恐怕它们的清晰度、信息量都要大打折扣。又如新闻报道选择的媒介类型--深度报道通常见诸各大报刊,消息是电视及广播新闻的重头戏。4、地球村(globalvillage)"地球村"包括三个层面的意思:其一,电子媒介使信息传播瞬息万里,地球上的重大事件借助电子传媒已实现了同步化,空间距离和时间差异不复存在,整个地球在时空范围内已缩小为弹丸之地。 其二,电子媒介的同步化性质,使人类结成了一个密切相互作用、无法静居独处的、紧密的小社区。其三,人类从远古至今经历了一个部落化--非部落化--重新部落化的过程。游徙不定、采猎为生的洪荒时代,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是整体的、直观的把握,人的技艺是全面、多样发展的。那时的人既不会分析事物,也不会只专精一门;用麦氏的话说,那时的人是整体的人,是部落人,而不是被分割肢解的、专干一门的人。由于劳动分工的出现和拼音文字的发明,人学会了分析,同时也使自己成为被分裂切割的、残缺不全的非部落人。机械印刷术和工业化则把人推向了非部落化的极端。电子时代来临之后,人再不能只专精一门,人的感知系统不再只偏重视觉;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不再只偏重视觉、文字和线性结构--总之一句话,人不再是分裂切割、残缺不全的人。这就是更高层次上的重新部落化过程。⑧"地球村"的含义是由大及小、抽丝剥茧的--以电子媒介技术(尤其是因特网技术)为手段,使信息的传播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全球同步--"鸡犬相闻",而与此相应的,受者通过综合运用眼耳口手等身体器官整体感知该信息并作出反馈。通常意义的"地球村",则更多地指向前两层含义--技术、距离。电子媒介对世界重大事件传播的同步性运用在直播和转播上,如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开幕,当时不单现场9万名观众观看了开幕式,而且不在场的中国地区11亿人及全球44亿人也通过电视、网络的直播或转播同步收看。今天的人们打开网站网页、发表日志,甚至是收看网络电视,都出现论坛、跟帖回帖、即时聊天室的字眼,可见,借助电子媒介信息的传达沟通时效性增强、互动反馈更为及时,此外电子媒介创造了一个新名词:人肉搜索。 电子媒介促进人们公民意识的觉醒与提高对社会事务来龙去脉的关注度。足不出户知天下事是"地球村"的真实写照,偏居一隅,我们仍能多渠道地运用广播、电视、网络感知中东地区布什出席记者会遭扔鞋袭击、欧洲哥本哈根大会的最新进展、演艺明星的娱乐八卦等等,最牛局长周久耕的下台与"人肉搜索"的恩怨,亦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地球村的第二层含义。当然人们不能单纯依靠眼睛和耳朵去感知事物的变化,耳闻目睹未必为实,譬如周老虎事件,所以他们不再满足于"知道"而是参与其中并"知其所以然"。若单纯使用纸媒,信息的传递明显存在滞后性,"他(苏东坡)的堂妹去世,她丈夫写信给苏东坡报告这一噩耗,(信件)竟走了三个月"⑨。参考资料:①、②、④、⑦、⑧《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加]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一版③《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⑤《网络新媒体对"媒介即讯息"的诠释--以web2.0时代的"三剑客"为例》,⑥《媒介是人体的延伸》,⑨《苏东坡传》,林语堂著,张振玉译,群言出版社,2009年4月《麦克卢汉理解媒介的写作背景和时代背景》,《麦克卢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