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政策分析和建议(1)

出口退税政策分析和建议(1)

ID:24745063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6

出口退税政策分析和建议(1)_第1页
出口退税政策分析和建议(1)_第2页
出口退税政策分析和建议(1)_第3页
资源描述:

《出口退税政策分析和建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出口退税政策分析和建议(1)出口退税是为国际贸易理论所肯定的、符合国际贸易惯例和WTO协议的出口促进措施,因此出口退税将在国际贸易和中国出口促进实践中长期存在。但不同的出口退税政策造成的效应是有很大差别的。本文分析中国历次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效应,研究出口退税率变化与人民币升值的数学关系和政策选择,并对今后出口退税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和改革提出建议。中国2004年前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效应中国2004年前实行的出口退税政策的效应主要是:1、它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外贸出口,支持中国逐步成长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2、它不但加

2、大了企业的出口动因,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地方政府支持出口的热情。3、中央财政负担沉重,出口退税款拖欠严重。4、地方政府打击骗取出口退税的动因不强。增值税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中央享受75%,地方留成25%。由于出口退税是由中央政府全额负担的,因此地方政府在出口中有大约25%的增值税净收入,地方政府鼓励、支持企业出口的热情在2004年出口退税新政策实施之前始终很高。同时,由于多支出了25%的出口退税,由于独立承担了出口骗退税的风险,中央财政负担沉重,出口退税款拖欠非常严重。2004年出口退税新政策的实施效果为解决中央财政负担

3、沉重,出口退税款拖欠严重的问题,自2004年1月1日起,中国开始实行新的出口退税政策:主要是对出口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出口退税率的平均水平减低3个百分点左右;同时建立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政策,从2004年起,以2003年出口退税实退指标为基数,对超基数部分的应退税额,由中央与地方按75∶25的比例分别负担。以下跨地区出口经营在过去是正常的、没有问题的,但在实施出口退税新政策后,却造成了地方利益的冲突和矛盾;这种效应是对出口贸易结构的反优化。6.地方政府打击骗取出口退税的动因强烈。7.出口退税率下调,对

4、相关商品的出口有消极影响,但总体上影响不大,出口商品结构反而有所优化。2005年后出口退税新政策的实施效应为解决出口退税中,地方财政负担过于沉重牙口不公平问题,国家进一步改革出口退税政策,决定自2005年1月1日起,调整中央与地方出口退税负担比例,超基数部分中央与地方按照92.5:7.5比例共同负担;同时改进出口退税退库方式,出口退税由中央统一退库,地方负担部分年终专项上解。该项最新政策的实施效应主要表现为:1.增加了出口的透明度和可预见性,出口企业打消了对出口退税的后顾之忧,有利于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出口退税由中

5、央统一退库,地方负担部分年终专项上解的办法使得出口企业不再担心地方政府的财力问题。2.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明显减轻,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得到缓解。3.中央财政负担加重。即使在超基数部分,中央财政也要担负出口退税的92.5%,该比率远高于征税比率75%。但由于出口退税率平均水平下降了3个百分点,中央财政的负担并不象想象中那样大。后面的分析将会说明,将出口退税率减少4.25个百分点,理论上可以消除中央财政在出口退税上的净亏损。4.地方政府对促进出口的热情有所恢复,但仍有限制出口的行为。过去,地方财政部门有很多同志主张限制出口,

6、新政策实施后很少听到这样的说法。由于仍然担心地方退税负担,一些地方政府仍然拒绝在当地注册外贸流通企业。5.地方利益的冲突和矛盾得到极大地缓解,但矛盾仍然存在,统一的市场经济体系仍面临分割的危险。上节所分析的出口地政府对供货地政府的财政补贴现象依然存在,只是幅度大为减少。一些地方政府的出口奖励政策仍然将收购外地货源出口排除在奖励范围之外;一些地方政府仍然限制当地企业采购外地产品和外地原材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