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ID:24746077

大小:59.6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5

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_第1页
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_第2页
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_第3页
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_第4页
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摘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探讨了基于“卓越计划”的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文中分析了目前培养模式的基本情况,提出了基于“卓越计划”的环境工程专业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案,对培养执行“卓越计划”的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的工程知识、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有一定帮助。关键词:卓越计划;培养模式;环境工程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3-0168-02“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

2、)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要(2010〜2020)》而提出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该计划一经推出,得到全国各高校的热烈响应,参与高校众多。但是,该计划从2010年开始启动,相应的实施办法和执行方案也在逐步的完善过程中,如何将“卓越计划”中的教育教学理念真正的落实,是摆在每一所高校、每一个专业面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基于“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例进行探讨。一、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一)培养标准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标准的制定以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和华盛顿协议A

3、BET标准为指导,旨在为培养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卓越工程师培养提出其应达到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专业培养标准。1.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对应通用标准2,4,8);2.设计实验方案与实施、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对应通用标准6);3.根据需要,设计一个系统、一个部件或一个过程的能力(对应通用标准5,6);4.在多学科工作集体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对应通用标准5,6,9);5.对于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建立方程,以及求解的能力;(对应通用标准2,5);1.对职业和伦理责任的认知能力(对应通用标准1,3);2.有效的人际交流能力(对应通用标准9,11);3.宽厚的教育根基

4、,足以认识工程对于世界和社会的影响;(对应通用标准3,10);4.有关当代问题的知识(对应通用标准3);5.在工程实践中运用各种技术、技能和现代工程工具的能力。(对应通用标准5)。(二)培养方案培养方案的制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广泛征求和认真听取行业协会、用人单位、毕业校友和广大学生的“四方意见”,了解社会,也要让社会了解学校的本科教学,扎扎实实做好各类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工作,并对各类信息进行深入研究、认真梳理,最终落实到教学内容中,使教学内容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系统、完整、成体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由基础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两个平台构

5、成。其中基础教育课程平台包括思想政治修养类课程、语言类课程、管理类课程、国防素质类课程、体育类课程、数学类课程、物理类课程、化学类课程、语言类课程、通识教育类课程、计算机基础、工程图学基础、力学基础、电工基础、机械基础、军事训练、工程认识、工程实践及与基础理论课程相对应的基础实验环节。专业教育课程平台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水力学、环境监测、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水工程、环境噪声控制工程、给排水管网、水泵及水泵站、专业英语、清洁生产审核、建筑制图、计算机绘图、水工艺设备基础、给水排水工程监

6、理、城市水工程仪表与控制、水厂设计概论、专业综合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及与理论课程相对应的实验环节等课程。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是成功地进行卓越工程师培养必须完成的一项至关重要而又具有挑战性的关键工作。我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培养具有坚定信念与创新精神,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优的可靠顶用之才。因此课程体系的搭建除了考虑培养学生突出的专业能力外,还要有助于学生打开宽广的视野、奠定宽厚的基础、适应宽口径就业。由于“卓越计划”要求学生在企业完成累计时间约为1年的实践学习环节,这就使得课程体系中的理论授课学时减少了。为了更好地完成

7、培养目标,我们通过听取相关企业的意见,确定必须的授课内容,避免课程设置和实际生产的差异,尤其是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更是依企业的实际需求来定,使课程设置直接面向社会需求。同时对知识单元进行科学的划分,合理的分配教学内容,压缩理论课学时,处理好前修、后续课程之间知识点的衔接,做到课程体系既无重复,又不脱节。另外我们还加强了相关课程的整合,建立了以四大污染控制工程为主线的核心课程群和以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等不同应用方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内容更加丰富,应用方向分布更为合理,留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