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灌溉中节水与养水的哲理思考

农田灌溉中节水与养水的哲理思考

ID:24747720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农田灌溉中节水与养水的哲理思考_第1页
农田灌溉中节水与养水的哲理思考_第2页
农田灌溉中节水与养水的哲理思考_第3页
农田灌溉中节水与养水的哲理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农田灌溉中节水与养水的哲理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农田灌溉中节水与养水的哲理思考

2、第1... 摘 要 本文阐述了节水灌溉的内涵,辨证地分析了节水灌溉对地下水所产生的影响,提出了不同水源条件下节水与养水所采取的相应措施。认为在我国目前推广节水灌溉工作中,应把涵养水源与节约用水结合起来,以确保农业持续发展中维持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关键词 农田灌溉 节水 养水ConsiderationonaintainingeasuresofWSandconservationalcycleofent.Keylandirrigation WS conservationofwaterresurces0 引 言干旱缺水是当代和未来社会

3、最突出的矛盾。节约用水,既是关系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也是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我国水资源短缺和农业严重干旱缺水的严酷现实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下功夫解决北方农业干旱缺水的问题,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水灌溉是科学技术的产物,是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措施,是对传统农业灌溉方式的一场革命,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灌溉从粗放到集约,从外延为主到内涵为主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了使其健康、持续地向前发展,有必要用辨证的观点进行思考。1 发展节水灌溉中“得

4、”与“失”的反思众所周知,由于水资源的短缺,节水灌溉是当今农田灌溉用水中必当推行的灌水方法。节水灌溉的目的是减少灌溉用水过程中水资源的无效损耗,根据作物不同生长期的需水要求适时、适量地进行科学灌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改善农产品的质量,实现增产增收。近30年来,我国在节水灌溉的研究应用和推广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节水灌溉的实践使人们尝到了甜头。然而,任何事物总是存在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其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的两个方面。当人们在赞誉节水灌溉所获得的成就时,几乎很少考虑节水灌溉可能带来的负效应。据有关

5、资料介绍,山东腾州市为解决水资源不足,80年代中期就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井灌区已实现了小畦灌溉。正是在推广节水灌溉之时,地下水却出现了大面积漏斗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何在?分析认为,在有限水源的情况下,节流是有限度的。又如,在井渠结合灌区或井灌区采取渠道衬砌和管道输水后,虽然减少了地面供水量或地下水开采量,但同时也减少了对土壤水和地下水的补给量。在地下水资源计算中,从水资源的观点看,减少地面供水量不等于节水量。由此可知,提高农业供水中的利用率,应包括提高一次利用率和重复利用率两项内容。灌溉供水除用于作物蒸腾和田间蒸发外,灌溉回归水量,其地表部分可为下游灌区利

6、用,渗入到地下的水又可利用机井抽出再次利用,土壤水也有部分可供作物吸收。上述事例充分表明,推行节水灌溉,虽然减少了输水过程的渗漏损失和田间渗漏损失,也同时减少了地下水回归水量,打破了区域内原有的水体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中形成的水资源分布体系。该体系原本对区域内的地下水产生周期性补给,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环境等产生着积极的影响。21世纪我国农业所面临的供水危机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严重,解决农业用水供需矛盾的基本原则仍不外是开源与节流。一提开源,人们自然想到建闸筑坝,拦蓄地表水,或远距离调水,这是无可厚非的。但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北方地区连年持续干旱,

7、许多内陆河断流干涸,黄河断流在时间和长度上均在加长,华北、西北大部分地区地下水已严重超采,这种状况已造成无天然的水源可开。要想继续开源,就得人工涵养水源。涵养的多寡,不仅决定于客观自然条件,还与可能伤害补给的节流本身有关。有鉴于此,在目前推行的节水灌溉中,我们既要认识到水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也不应忘记水是循环的,可以重复利用的。明白这一点,我们应进一步反思这样一个问题,在有限水资源条件下,尽管人们想方设法,采取各种节水措施,实施精心灌溉,但如果不注重水资源的涵养,尤其是地下水资源的涵养,逢遭持续干旱,这种节水灌溉还能维持多久?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更应提

8、醒我们在发展节水灌溉中应全面规划,统筹考虑,权衡节水的“得”与“失”。如果只注意节水灌溉所产生的最直接的有益效果,而完全忽视那些在以后才显现出来的负效应,则会对水资源的涵养产生伤害,甚至破坏自然平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