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作业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作业岳麓版必修3

ID:24763278

大小:93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4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作业岳麓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作业岳麓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作业岳麓版必修3_第3页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作业岳麓版必修3_第4页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作业岳麓版必修3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作业岳麓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随堂检测]1.某《幼儿园暂行规程》规定:当前幼儿园的任务是根据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教养幼儿,使他们身心在入小学前获得健全的发育;同时减轻母亲负担,以便母亲有时间参加政治活动、生产活动、文化教育活动等。这一规定最可能出现在(  )A.20世纪50年代前期B.20世纪50年代后期C.20世纪60年代后期D.20世纪70年代后期解析:选A。根据材料信息“当前幼儿园的任务是根据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教养幼儿”,可知该时期属于过渡时期,即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1949—1956年),故A项正确;随着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不再实

2、行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故B、C、D项错误。2.《简明中国教育史》中记载了中国历史上某时期的教育现象:“红专学校各处可见,有些地方提出‘每县出一个鲁迅,每县出一个郭沫若’的指标,还有些省仅几个月就宣布‘基本扫除文盲’”。这一现象反映了(  )A.建国初期,国家十分重视扫盲教育的开展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期间,“左”倾错误扩展到教育界C.“文革”期间,教育发展的停滞D.1977年人们对恢复高考的迫切心理解析:选B。据材料“红专学校各处可见”、“每县出一个鲁迅,每县出一个郭沫若”和“还有些省仅几个月就宣布‘基本扫除文盲’”可知该内容符合“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的特点,属于“左”倾错误,故B

3、项正确。建国初期,国家教育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开展扫盲教育,与材料信息“红专学校各处可见”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大跃进”期间的现象,不是“文革”时期,故C项错误;1977年恢复高考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教育环境越来越好,与材料信息“红专学校各处可见”不符,故D项错误。3.下列语句摘自不同时期小学语文课本第一课的内容,其中属于20世纪80年代的是(  )A.毛主席,像太阳,他比太阳更光亮……我们跟你永远向上B.爸爸六岁去放羊,今年我也六岁了,公社送我上学堂C.敬爱的毛主席教导我们:“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D.冰雪消融,种子发芽,果树开花……我们找到了春天解析:选D。A

4、项把毛主席比喻成太阳,反映了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属于20世纪50年代语文课本的内容;B项中“公社送我上学堂”,人民公社出现于1958年,1978年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C项中强调阶级斗争,属于“文革”时期;D项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的变化和思想解放,D项正确。4.“‘七七’是中国承上启下的一年。这一年,我们沉睡了十年的民族醒了,它彰显了一个民族对知识的渴求,对于中国历史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转折。”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卢沟桥事变B.“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C.恢复高考制度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解析:选C。材料强调的是

5、对知识的渴求,卢沟桥事变是全面抗战爆发的标志,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知识的渴求,故C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1978年召开的,故D项错误。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62年,京师同文馆创办,首先开设英文馆,并随对外交往形势的发展和洋务运动的深入,增设其他语种和近代西学课程,逐渐由一所外语学校发展成集外语和近代科学于一体的技术学校,其英语教学是我国近代外语教学的开端。材料二1952年开始院系调整时,撤销合并了大部分学校的英语系科,德语、法语等语种也被缩减。19

6、53至1956年间,全国俄文专科学校纷纷建立,综合性大学俄文系招收人数大幅增加。——根据张同冰《新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回顾》材料三1983年高等学校各外语专业在校生人数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西语阿语其他22211131812681613359111731213——根据张同冰《新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回顾》(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京师同文馆为什么要首先开设英文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促使我国对外语教育实施重大调整的因素有哪些?(3)据材料三,指出新时期我国外语教育发生了哪些变化?促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解析:本题考查近现代以来的我国教育的发展。第(1)问洋务派建立新式学堂

7、是为洋务运动服务的,其目的是培养新式人才,更好地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第(2)问建国后我国对外语教学进行了变革,一方面撤并英语等其他语种的学科,另一方面增加俄语的学习。原因在于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包围封锁,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第(3)问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外语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大了对英语教学的比重,俄语教学缩减。原因就在于改革开放的需要,我们要面向世界,英语成为必须要掌握的语种。答案:(1)原因:为中外交往培养对外人才;为推动洋务运动不断深入发展;为学习西方先进科技。(2)因素:西方国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