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美术鉴赏课“先学后导”方法的研究

对高中美术鉴赏课“先学后导”方法的研究

ID:24766034

大小:56.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3

对高中美术鉴赏课“先学后导”方法的研究_第1页
对高中美术鉴赏课“先学后导”方法的研究_第2页
对高中美术鉴赏课“先学后导”方法的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对高中美术鉴赏课“先学后导”方法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高中美术鉴赏课“先学后导”方法的研究韩慧丽山东省潍坊实验中学261325摘要:木文运用文献、实验、检测、比对等方法,对“先学后导”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了教学实验与研究,并结合教学实际阐述了自己的教学观点,全文教学观点鲜明,教学理念先进。乂经教学效果对比,进一步论证了“先学后导”在实际教学中的可行性与重要性。关键词:先学后导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学实验检测比较一、问题的提出传统的美术鉴赏课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该教学形式虽说也强调师生间的交流,但自主学习、讨论、互动等时间比较少,学生得不到展示的机会;而“先学

2、后导”是学在导前、学导结合的一种教学形式。该教学形式注重了对学生独立性和主动性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质疑、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二、“先学后导”在美术教学环节中的运用下面重点按自主学习一小组讨论一精讲点拨一探究辩答这四个教学环节进行表述。1.课前自主学习。一般利用课前3〜5分钟的时间,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即学生带着问题去研读教材,尝试练习,并在书上勾划出重点、标出疑点,此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预习和自学情况,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示学习要点,交代重点思考的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查找答案。2.小组讨论。上课开始,先对自学中发现

3、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心得体会,教师巡视并听取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不急于解答,注意观察学生们的表现,当学生回答错误、不全面时,仍由其他同学补充与纠正,教师再作简要归纳。要鼓励学生多发言、多交流,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探索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譬如:对每一个讨论题目先有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也参与其中。像有一次一个学习小组争执得特别激烈,我过去一看,原来是两个同学意见有分歧,互相都不退让。我正想发表意见,小组中另一个学生己经抢先一步说:“你们别争执了,再想一想,你们两种意见可不可以互为补充,使答

4、案更加完善些呢?”这两个冋学想了一下,点了点头,后来全班交流吋他们小组的回答确实更加全面。我借机鼓励说:“发生争执是很正常的,这说明同学们都认真思考了,只有互为补充,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才能在讨论中真正学到知识”。课堂上要尽量让学生唱主角,小断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1.精讲点拨。由于美术教材中的知识信息量比较大,可谓兼容并蓄,包罗万象,若重点不凸出,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学就会事倍功半。因此,精讲点拨一定要到位,要凸出重点、抓住关键,像在进行古今中外名家优秀作品鉴赏吋,重点应放在识别方法与技巧上,诸如利用横向比较时,要重点凸出艺术风格流派之间的比较、艺术家彼此之间的

5、比较、美术门类之间的比较等。2.探究辩答。当学生遇到问题时,首先让学生自己去面对,去想办法解决问题,若解决不了,才能寻求帮助、与人合作共同攻克难关。我在教学中,就是这样去做的,每提出一个问题后,先是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吋间,然后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统一意见后,再进行全班交流,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三、对“先学后导”与“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比较与分析在教学效果实验上,我主要采用教学比较研究法,将我所教的高二6个理科班分成了2个组,第一组1一一3班为实验班,采用“先学后导”进行教学;第二组4一一6班为对照班,釆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经过一个学

6、期的学4之后进行检测比较,看哪种教学形式效果会更好些。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班等级人数统计表从表中实验班与对照班各等级人数的合计数据看(实验班各等级人数分别减去对照班各等级人数),即优秀人数与良好人数的差值分别为:17与16,差数都是正值,这说明实验班的优秀人数与良好人数高于对照班的优秀人数与良好人数;而及格人数与不及格人数的差值分别为:-29与-3,差数为负值,这说明实验班的差生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班的差生人数,说明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四、结束语综上所述,“先学后导”这种教学形式,能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能获得较强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

7、达能力,冇利于美术鉴赏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实践证明,采用“先学后导”的方法是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参考文献[1】常锐伦《美术鉴赏》[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2】张桂木《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