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欧美留学生的女子教育观的探析

清末民初欧美留学生的女子教育观的探析

ID:24771896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5

清末民初欧美留学生的女子教育观的探析_第1页
清末民初欧美留学生的女子教育观的探析_第2页
清末民初欧美留学生的女子教育观的探析_第3页
清末民初欧美留学生的女子教育观的探析_第4页
清末民初欧美留学生的女子教育观的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末民初欧美留学生的女子教育观的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清末民初欧美留学生的女子教育观的探析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1671-5918(2015)12-0110-02  清末民初的欧美留学生,受西方思想文化影响,以“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为信仰,归国后在各行各业成为了领军人物,尤其是在文化教育事业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根据1931年出版的《当代中国名人录》中的教育界名人的统计,在1103位教育界人物中,国外留学出身者904人,占82%,留学出身者中,留美学生最多,占51%,留欧次之,留日最少。层次越高,留美学生所占比重越大。在近代中国教育界,尤其是五四

2、以后,上自中央教育部长,下至各省市教育厅长、教育局长,几乎皆由欧美留学生出任。  一、对教育目的探讨  (一)养成“女国民”的教育目的。培养“女国民”的教育目的,是颇具革命思想的留学生针对贤妻良母主义而提出的。他们认为过去的女子被封建旧道德压抑到了极点,只会一味遵循“服从主义”,丧失了天赋的人权和社会责任。因此,她们提倡教育应当培养应当具有现代知识,有爱国心,有独立人格的“女国民”。他们站在民族的立场上,指出女子教育不仅是为了使女子自身得到解放,更是为了让女子担当起国民应有的权利和义务,为国家和民族强盛做出贡献。  (

3、二)养成“完全人格”的教育目的。蔡元培作为近代教育的集大成者,对女子教育目的有着高人一筹的见解。他站在男女平等的立场,提出了女子教育的目的应当与男子一样,在于“养成完全之人格”。蔡元培提出应当从“德、智、体、美”四方面对女子教育实行改造,促进女子“健全人格”的养成。首先,“完全人格,首在体育”。有健全的身体,始有健全的精神;其次,发展智育。女子多运用智慧,才能使心思愈加细密,脑筋愈加灵敏,头脑更加发达。再次,德育是发展健全人格之本。“若无德,虽则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恶,无益也”。第四,美育不可或缺。它可以培养女子审美

4、能力,“陶冶活泼敏锐之灵性,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通过德、智、体、美四育的塑造,女子最终将形成务实向上之人格,长远宽广之眼光,真诚热烈之心胸,优美高尚之感情,强健活泼之体格。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对教育功能的探讨  (一)女子教育可强国保种。深受教育救国思潮的影响,欧美留学生将兴办女学看作是救国图强的重要途径。留学生认为若想有强盛的国家,必须有健全的国民,不管男子还是女子都有相当是学识、技能、品格、魄力去分挑公共的担子,发挥特殊的贡献。严复指出,“母健而后儿肥,培其先天而种乃进也。”将女学与兴国、与国家政权建

5、设联系了起来。女子占总人口的一半,其知识的普遍提高,必将促进国民主人翁意识的形成和国民生计的发展,增强中国国力。  (二)女子教育可改良家庭和社会风气。女子因其社会角色的特殊性决定了她担负着子女、乃至整个家庭的驾驭责任。女子接受教育后能够“把母职科学化了”,就能用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式抚育子女,从而促进孩子更健康的成长,培育更为优秀的下一代。陶行知指出,女子受教育可以净化男子的品性。受过教育的女子富于感化性,“能将坏的男子变好,并且可以溶化男子的性格与人格”。“所以欲使男子不致堕落,非从女子教育着手不可”。且“女子受教育

6、必定十分顾及他子女的教育,不似男子的敷衍疏忽”。所以普及女子教育不但可以收到家庭教育的好果,并且可以巩固子孙的教育。廖世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良好的教育具有一种“渗透作用”。如今民风浅薄的原因就在于缺乏一种社会制约力。假若每个女子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就可以形成一股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社会制约力来监督社会。  (三)女子教育可帮助女性觉醒独立。陶行知认为,女子之所以无法从根本上认识自己饱受苦难、地位低下,也无法获得经济独立,是因为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无法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思想。因此,他提出“女子同为人

7、类,主子应有知识技能,去谋独立生活”,从而打破数千年传统观念的束缚,获得平等的社会地位。陈衡哲指出,女子要实现解放,获得独立,摆脱对男子的依附地位,从根本上要从女子教育人手。女子教育可使女子冲破传统婚姻家庭观念的束缚,在家庭生活中获得较为平等的权利,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直接提高了女性自食其力的能力。  三、对男女同学的探讨  民国成立后,在政治和教育民主化的影响下,初等小学已经实现男女同校,然而中学和大学校一直实行男女分设办学。在民主与科学思潮的激荡下,欧美留学生的极力主张和推动下,教育界逐步接受男女同学的观念,实现了

8、大学和中学男女同学。  (一)大学男女同学意义的讨论:①形成正确的异性交往关系。当时反对大学男女同学的主要理由,是青年男女相互接触会导致不道德行为的发生。针对这种说法,袁昌英予以明确反驳,她认为:“不德行为之发生,并非男女有多接近之结果:反之而实可谓由男女过于隔绝及其他社会不良风俗所致。”观之欧美的男女大学生,皆以求学为重,无暇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