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化作那朵莲花

让生命化作那朵莲花

ID:24772269

大小:72.1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5

让生命化作那朵莲花_第1页
让生命化作那朵莲花_第2页
让生命化作那朵莲花_第3页
让生命化作那朵莲花_第4页
让生命化作那朵莲花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生命化作那朵莲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愿生命化作那朵莲花王建伟转眼间,离2015级综实班开学已经一个月有余。在这个喧嚣尚未开始的清晨,无眠之际,拿着梳子梳着自己日渐稀疏的头发,我在思考。凌晨一点半就睡不着了,起床后,打开电视,启动小米盒子,映入眼帘的是《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于是,在几年以来难得的失眠的夜晚,在这个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得以静下心来看这部电影。自古以来,大大小小的战争不曾停息,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确让人类文明处于被毁灭殆尽的危险边缘,我不敢想象,如果二战中的德国率先研制出原子弹,如果日本没有偷袭珍珠港而美国迟迟不参战……不过,历史似乎没有“

2、如果”可言,因为它本就是由那么多个偶然缀连而成,它本身就那么令人捉摸不定。我有时候会想,那些纳粹士兵们在把枪口对准手无寸铁的同类时,是否在内心也曾划过一丝悲悯,那些受军国主义熏染的日本士兵在把刺刀刺向我华夏儿女的身躯的时候,是否在内心也曾有过一丝对生命的敬畏。正义被蹂躏,无辜者已逝,凶手难道可以坦然面对自己曾经沾满鲜血的双手吗?凶手难道可以在余生中洗净自己罪恶的灵魂吗?正与邪的斗争从未停息,我一向是坚信邪不压正的,可是,很多个瞬间,我的内心也迷茫起来,因为凶手那狰狞的面孔比恶魔更可怕,因为当悲剧过去不久以后利益的

3、驱使又催生出那么多的邪恶。说到“罪恶”,不禁反思起自己的教学生涯。已经是从教的第七个年头。从已经毕业的孩子们发给我的信息里,从孩子们电话那头充满信任的声音里,我确信自己的汗水换来了很多学生的成长,我也确信已经毕业的很多孩子对我心存感激。可是,与此同时,我又很难估量我曾经伤害了多少孩子,很难估量我曾经不恰当的言行给多少个孩子的生命中注入了难以抹去的负能量。因为感激我的孩子可能会时常发个信息或者打个电话问候一下,而被我伤害过的孩子却不会来指责我。为了化解班级中的某个不和谐因素,我可能不问缘由对某个同学大加批评;为了快

4、速达到所谓的教学目标,我可能违背学习规律拔苗助长;为了实现所谓的指标,我可能不顾孩子们的尊严,“不择手段”,忘却了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所以,我时常会想,如果将来我的教学生涯足够辉煌的话,那时的我至少应该告诫自己,在光环的背后隐藏着足够多的罪过。往者不可谏,来者可追。唯一能够让自己好过一点的可能就是自我救赎吧。然而正如刚刚毕业的一个孩子在读书心得中所写“自我救赎的确可以减轻曾经的罪,可以让自己心中坦荡舒服些。然而,并不能完全消除曾经的罪,亦不能使自己完全释怀,更不能让自己对别人的伤害彻底成为过去。”(河南宏力学校高中

5、部2015届4班毕业生李英慧《自我救赎——读<追风筝的人>》)作为一个老师,“自我救赎”的最好途径应该就是在反思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境界,从而尽可能减少“罪过”所波及的人数吧。如果将来我的孩子问我:“爸爸,你希望我可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话,我一定会回答:“孩子,我希望你可以做一个不断反思的人。”人生太需要反思了,在反思中忏悔罪过,在反思后弥补罪过,在反思中净化灵魂,在反思后升华灵魂,在反思中追求一个明净澄澈的人生境界。除了教师个人的反思之外,我想,教育更需要反思。因为教师个人的反思

6、升华的是教师个体,若教育体制不改变,若社会、家长对教育的期望不改变,若学校教育的目标不改变,若教育大环境、小环境不改变,教师个体的反思与改变举步维艰。我们整天口口声声说着“育人”,可是无论老师还是家长,我们目光的焦点从未远离分数哪怕寸步之遥;“素质教育”、“课改”的口号反反复复提了多少年,可是无论老师还是家长,几乎难有例外地仍然把文化课总分高低作为衡量孩子优劣的最大砝码;当年我们自己也是学生的时候,最不喜欢只会发号施令的老师,最烦父母在放假的时候整天唠叨着让自己看书学习,而当我们成为老师和父母的时候,我们却在做着

7、比当初自己的老师和父母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事情;尊重孩子“个性”的目标被我们提了多少遍,可是在现代工业标准化生产的背景下,我们的学校也变成了生产“标准件”的“工厂”,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用尽浑身解数想让孩子“达标”,而当孩子们离开校园走向社会的时候才发现这是个弥天谎言,社会需要的不是“标准件”;先师“因材施教”的理念已经存在了两千余年,这四个字几乎家喻户晓,而如今,有几个老师和家长能够从内心接受这个理念,实践它更是无从谈起。在意念上,它离我们如此之近,而在教育现实中,它离我们如此之远;我们都明白教育的指归应该是灵魂的解

8、放与自由,应该是智慧的获取与积累,可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无论老师还是家长,我们几乎都把扼杀孩子们弥足珍贵的、与生俱来的灵性作为自己矢志不渝的“使命”。无论为人师者、为人父母者还是为教育之领袖者,都应当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空谈理念不付诸实践者,虚浮;专务实践而理念不升华者,固执。在整日汲汲于名利的生活中挣扎,在整日迷茫与纠结的工作中消耗,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