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及检测技术

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及检测技术

ID:24776851

大小:68.18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15

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及检测技术_第1页
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及检测技术_第2页
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及检测技术_第3页
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及检测技术_第4页
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及检测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及检测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及检测技术自从1983年首例抗病毒转基因作物(GMC)问世以来,转基因作物的开发就成为了科学界研究的热点。1986年,转基因作物首次被批准在田间试验,1993年底,美国的第一批延迟成熟期番茄获得上市批准。其后,转基因作物的发展更为迅速。截止1997年10月,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的田间试验已达25000多例,开发了具有抗除草剂、抗虫、抗病毒、延长成熟期等不同性状的转基因油菜、玉米、棉花、水稻、番茄、南瓜等新品种。近年来,各国在原有的转基因作物研究基础上取得了大量成果,除了上述的抗虫、抗除

2、草剂以及抗病毒作物外,还出现了氮、磷肥高效利用,耐旱、耐盐碱、耐铝毒等转基因作物,蒸煮和食味品质明显改善的水稻及富含昏胡萝卜素的‘金米”稻等。2007年,张启发院士提出开展“绿色超级稻”培育的构想。重点围绕水稻抗病虫、抗旱、营养高效利用、优质、高产等五大重要性状进行改良,使水稻生产实现“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基于转基因作物优良的特性,越来越多的国家批准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fISAAA)统计,2009年全球共有25个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到

3、1.34亿hm2。是1996年的80倍,全球市场价值达到105亿美元。目前商业化种植的主要转基因作物是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等,其中转基因大豆和玉米的种植面积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80%以上。我国目前主要种植的是转基因棉花、杨树、番茄和甜椒等,种植面积从2002年的200万hm2增加到2009年的370万hm2,年均增长15%。2009年我国抗虫转基因棉花种植面积约占总种植面积的90%,转基因棉花的广泛种植有效的降低了棉花种植成本,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009年12月,我国又为转植酸酶基

4、因玉米和两个转基因抗虫水稻品系“华恢1号”和“Bt汕优63”颁发了生物安全证书,使转基因玉米和水稻的商业化进程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相对传统作物而言,转基因作物由于导入外源基因的表达而获得一些新的性状,如抗虫、抗旱、抗病毒等。这极大地增加了作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了产量,并减少了病虫害和农药的使用。由于在靶标生物中引入了新的外源基因和蛋白产物,可能会产生一些难以预知的生态风险,因此有不少民众反对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随着转基因作物在全球的广泛推广,反对的呼声也越来越高。1998年英国苏格兰Rowett研究

5、所的“Pusztai事件”和1999年康乃尔大学一个研究组报道的“帝王蝶事件”都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但事后经过同行的评审和研究,发现两者的试验都存在明显的漏洞,缺乏说服力。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无论是转入的目的基因还是利用的载体都越来越精确,在获得所需的性状的同时将潜在的危害降到最低。2008年Li等对转bar基因抗除草剂水稻进行测定,发现其中的主要成分与非转基因亲本无显著性差异。本课题组测定了转基因油菜籽和棉籽中的重金属含量,未发现其含量与非转基因亲本有显著差异。本文就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

6、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评价、检测方法和标记基因的安全等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转基因作物的安全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一、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争议自从转基因作物问世以来。其安全性争议就从未中断过。虽然转基因作物相对于传统作物表现出抗虫、抗旱和高产等优良性状,但也有人担心转基因作物会因为外源基因的转入而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随着转基因作物的推广,这些争论越来越激烈,主要集中在转基因作物的食品安全性、环境安全性和标记基因安全性3个方面。1.潜在的食品安全性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主要包括食品毒性、营养价值降低、食品过敏

7、性以及抗生素抗性。①食品毒性。转基因作物的外源基因可以来自病毒、细菌以及一些远缘生物体,这些外源基因在表达的过程中除了产生相应的外源蛋白外,也可能会产生一些次生代谢物质,而且这些特定的外源蛋白以及次生代谢物质可能会对人体或动物产生危害,或影响抗营养因子的含量。②营养价值降低。由于外源基因导入位点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有可能使得受体生物的原有基因产生失活、缺失等,影响到原有作物的营养价值。目前还未见转基因食品营养品质改变的负面报道。@食物过敏。由于IgE(免疫球蛋白)等抗体在胃肠聚集,与食物中的抗原蛋白结

8、合,产生超敏反应。转基因作物可能将某些基因供体过敏性转移到作物受体中,来自非食品源的基因和新的基因结合体可能在一些人体中引发过敏反应。或者加剧己存在的过敏反应,此外转基因作物中转入的外源基因表达出的蛋白质在起作用的同时也有可能成为一些过敏源。4)吭生素抗性。由于目标基因载体一般都为抗生素抗性标记,抗生素标记基因有可能会随食物进入人类或动物肠道的微生物中,从而使微生物产生耐性菌株进而影响到抗生素的治疗效果。2.潜在的环境安全性转基因作物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主要包括生存竞争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