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研究

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研究

ID:24789047

大小:7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6

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研究_第1页
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研究_第2页
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研究浙江省安吉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是指胃I•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根据是否导致食管粘膜糜烂、溃疡,分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itis,RE)及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refluxdisease,NERD)。其中反流性食管炎是其一个主要亚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等消化道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第

2、1类致痛因了。而HP感梁与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itis,RE)的关系目前尚无定论[1]。木文回顾性分析10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Hp感染情况,以探讨二者的相关性。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反流性食管炎的胃镜诊断釆用洛杉矶分级法,并除外以下病症:(1)胃炎、十二指肠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胃部器质性病变;(2)食管息肉、食管疝:(3)其他功能性疾病如贲门失弛缓症;(4)近4周内曾行HP根除治疗及服用铋制剂、质子泵抑制剂及其他抗菌药物者;(5)全身性疾病

3、、糖尿病、硬皮病等。慢性胃炎按我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0年)标准诊断。入选病例行胃镜后分为:A组反流性食管炎组(100例),B组慢性胃炎组(80例)。其中A组患者男70例,女30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0.6±7.2)岁;B组患者男50例,女30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1.5±6.6)岁;两组年龄、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两组患者在胃体、胃窦各取活检I块,分别作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学检査(Giemsa染色)及14C呼气试验。Hp感染阳性标准

4、: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学检查及14C呼气试验三项均阳性;Hp阴性标准: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学检查及14C呼气试验均阴性;三者不一致者剔除。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I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1.4结果RE组与慢性胃炎组HP感染率比较100例RE患者中有42例患者感染HP,RE组HP感染率为42%(42/100);80例慢性胃炎患者中有66例患者感染HP,HP感染率为82.5%(66/80);两组比较冇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反流性食管炎严重程度与HP感

5、染的关系A、B、C、D级患者HP阳性率分别为66.1%、60%、57.1%,40%,随着反流性食管炎严重程度的逐渐加重,Hp感染率逐渐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见表22.讨论RE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约半数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镜下可见食管黏膜糜烂、溃疡等病变,称反流性食管炎。0前认为与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下降、抗反流屏障减低、食管酸清除功能减弱、胃排空障碍等多种因素有关[2]。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反流性食管炎与Hp关系的探讨争议较多。CorleyDA等的报道认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Hp感染率相对较低。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正

6、常人、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患者HP感染率依次降低,并且消化性溃疡及胃炎患者行HP根除治疗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有所增高,因此有人认为HP感染可延缓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糜烂及溃疡的进一步发展,进而提出HP为反流性食管炎的保护性因素。另有流行病学研宄显示Hp感染率与胃食管反流病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因而也在阐明Hp对胃食管反流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然而,部分流行病学资料表明,Hp感染与GERD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Scarpa等研究结果显示,在意大利东北部地区,Hp感染与GERD的发生没有关系。Emimglu等也发

7、现,儿童反流性食管炎和Hp感染之间无相关关系,Hp阳性感染率和食管炎的严重程度亦无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RE组Hp感染率为42%,显著低于慢性胃炎患者的Hp感染率(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RE的发病可能与HP感染较低有关。另一结果显示,RE组随着食管炎程度的加重,Hp感染率逐渐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HP可能对RE发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反流性食管炎与HP之间的关系需要更多大样本进行更深入细致的研究,奋助于进一步阐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冋时,针对HP阳性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

8、是否需要根除治疗的问题,也冇待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得出结论。参考文献:[1】钱文杰,项方羽,胡会加.反流性食营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初步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1):1524-1525。[2】涂酱,侯晓华援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j].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