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计大赛c组一等奖论文小车

电子设计大赛c组一等奖论文小车

ID:24796575

大小:317.16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1

电子设计大赛c组一等奖论文小车_第1页
电子设计大赛c组一等奖论文小车_第2页
电子设计大赛c组一等奖论文小车_第3页
电子设计大赛c组一等奖论文小车_第4页
电子设计大赛c组一等奖论文小车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子设计大赛c组一等奖论文小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论文课题:智能小车(C题)摘要:为了满足智能小车的设计要求,设计了以微控制器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和算法。首先进行了各单元电路方案的比较论证,确定了硬件设计方案。小车采用了两轮双电机驱动方式,以16位微控制器MC9S128MAA作为控制核心。采用VNH3SP30驱动直流电机,该驱动芯片具有内阻小、电流大、且控制简单的特性。通过编码器及PID控制算法实现了小车运动速度和转向的精准控制。通过红外发射管及1KL3B红外接收管,实现了小车搜寻内沿黑线及边线等功能;系统显示单元选用了图形点阵式LCD,通过串行数据通信实现信息显示。实际测试表明,

2、所采用的设计方案先进有效,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关键词:智能小车,红外,寻线,超车,单片机-8-1、系统方案的设计与论证1.1系统总体框架整个系统分为系统模块、角度检测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电源模块、显示模块。各模块的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图1系统模块框图1.2方案论证与比较(1)控制模块传统的51单片机广为应用,具有使用简便、便宜价格等优点,但是其运算能力较低,速度较慢,功能相对单一,难以实现较复杂的任务要求。MC9S12XS128是一款功能强大的16位微控制器,具有非常丰富的片上资源,如:10位精度的ADC,节省了片外AD;强大的定时器,方便对电机进行控制,可以

3、进行浮点型运算。另外还有精密的比较器,大容量的RAM和ROM,可存储大容量的程序。(2)电机模块方案方案一:采用步进电机控制悬挂物体的准确运动,步进电机不需要使用传感器就能精确定位,但其驱动能有限不适合驱动小车。方案二:采用低内阻大电流的电机驱动芯片VNH3SP30驱动直流电机,相比于L298NSP30优势明天且速度相应较好。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我们选择方案二。(4)显示系统方案方案一:采用LED数码管显示器。LED-8-数码管亮度高,醒目,但是其电路复杂,占用资源较多,显示信息量较小。方案二:LCD液晶显示器。LCD有明显的优点:微功耗、显示信息量大、字迹清晰

4、、美观、视觉舒适,使整个控制系统更加人性化。因此,决定选用方案二。综合以上各部分的比较结果,决定以MC9S12XS128微控制器为核心,通过驱动芯片控制直流电机实现小车的运动控制,以红外发射接收管实现边线和标志线的检测,同时在LCD上显示实时信息。2、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2.1系统的总体设计根据前面的分析,设计出本系统的总体架构如图2所示。图2.系统架构框图2.2单元电路设计及参数计算(1)边线检测模块寻边线模块利用XL6003产生的恒流源驱动红外发射管,接收管采用1KL3B高灵敏度红外接收管,再通过LM393比较器实现硬件二值化输出,直接输送至单片机的IO口

5、,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图3和图4分别给出了寻边线模块的工作流程及原理图。-8-图3寻边线模块的工作流程图4寻边线模块的原理图(2)标志线检测模块标志线检测采用检测黑线常用的TCRT5000对管,在接收管输出处上拉即可直接连接单片机IO口输入单片机,在单片机内部经过数字滤波实现精准的标志线检测。该模块的原理图如图5所示。图5标志线检测模块原理图(3)直流电机驱动电路竞赛之初我们采用LN298作为电机驱动,但经过一天的调试以后发现LN298的驱动能力不足且内阻较大,PID调速很不稳定,因而采用了大电流低内阻的SP30芯片实现电机驱动,经过调试获得了良好的速度特性

6、。电机驱动电路的原理图如图6所示。-8-图6电机驱动板原理图(4)液晶显示电路选取了48*84点阵型的NOKIA5110液晶,显示与前车距离。3、软件设计系统软件采用C语言开发,在CodeWarriorIDE环境下调试并实现功能。主程序流程如图7所示,进入主程序并初始化后,判断拨码开关键值后执行相应的程序。软件程序设计采用模块化的结构,便于分析和实现功能。当拨码开关5为off是实寻线绕场一周程序,当为on的时候为超车程序。流程图如图8所示。-8-图7正常行驶一周的系统软件流程图8超车程序的流程图4、系统实测在系统各部分硬件搭建完毕,软件调试结束后,我们对系统进

7、行了实际测试。数据表格分别如表1-表3所示。-8-表1.小车行进一周的时间(单位:秒)第一圈第二圈第三圈第四圈第五圈第六圈第七圈第八圈均值甲车191918181818181818.25乙车181819181819191918.5表2.超车一周的时间(单位:秒)第一圈第二圈第三圈第四圈第五圈第六圈第七圈第八圈均值甲车242424252525242524.5乙车232324242423232523.6表3.两车间的最大距离(单位:cm)第一圈第二圈第三圈第四圈第五圈第六圈第七圈第八圈均值间距223232243231226237234225231.45.结论通过合理

8、的系统构建和软件编程,本系统能够完成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