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模板]三农·三化·三变———--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ppt模板]三农·三化·三变———--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ID:24801178

大小:48.6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5

[ppt模板]三农·三化·三变———--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探索与实践_第1页
[ppt模板]三农·三化·三变———--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探索与实践_第2页
[ppt模板]三农·三化·三变———--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探索与实践_第3页
资源描述:

《[ppt模板]三农·三化·三变———--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三农·三化·三变———**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到山东**乡下采访,与农民工交谈,他们说的最多的是:“在我们这里,农民的日子与城里人差不了哪去。”  为了让农民对生活有这样自信的感受,**市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非农化,破解“三农”问题,使乡村发生了巨变。2003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23.0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849元。  发展农业———  推进产业化农田变车间**是全国优质粮生产基地,60万亩农田中有42万亩是优质粮田,但粮价低位徘徊,种粮收益低,直接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如何破解农业收益低这道难题,让农民从

2、土地上获得最大的财富?市里从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入手,推广良种工程,建立健全优质专用小麦、玉米良种引进、繁育和推广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  大安镇小安村农田里绿油油的小麦长势喜人。正在劳作的农民刘学生脸上写满了笑容,他向记者介绍:“这是强筋小麦,颗粒重、产量高,适合生产方便面,市里每亩发给10元的良种补贴,还能领到小麦直补款。”  最让刘学生放心的是小麦不愁销路。“市里有十几家方便面加工生产企业订单收购,足不出户,就能卖个好价钱,比普通小麦价格高出10%,俺这8亩地能多收入900多元呢!”新世纪范本网,范本超过100万,全部免费下载。http://www.fbw.cn  种植强筋

3、小麦让农民尝到了甜头,也让来此投资的方便面生产企业轻松找到了原料。目前已有正龙、华龙、华丰、中旺等10多家知名方便面企业落户**,建成方便面生产线30条,每年消化30万吨强筋小麦。康师傅、统一也慕名而来,打算到**建厂,届时,全市方便面生产线可达100条。这些企业反过来又会促进强筋小麦的推广种植,带动**和周边县市农民种植强筋小麦的积极性。短短3年间,强筋小麦已推广种植38万亩,农民每亩增收113元。全市农民仅此一项每年增收4000万元左右。  繁荣农村———&n(转载自新世纪范本网http://www.fbw.cn,请保留此标记,免费提供下载。)bsp;  加快城镇化乡村变

4、社区2001年,兴隆庄镇凉水井村因煤炭开采塌陷搬到了镇驻地,村舍与较早搬来的北湖村、王楼村连成一片。这些“小别墅”整齐划一,十分美观,如同城里的社区。**市受此启发,提出了农村城镇化的新思路。  “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增收,农村城镇化是关键。”**市着眼于农民的长远利益,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点上突破”的原则和“设施城市化、管理社区化、建设特色化、内涵四型化”的标准,积极稳妥地推进“小村并大村,400变100”工程,把396个行政村合并成100个左右的中心村。采取村并城区、村并乡镇、村并开发区、小村并大村等形式,对规模较小

5、、布局分散的村庄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进行道路、供水、供气、供电、电话、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让农民50年不用翻盖住房,减轻了支出负担,改善了生活环境,还腾出土地用于发展工业,实现了土地占补平衡。  经济条件较好的新兖镇对前寨村、后寨村、倪村、乔村和于桥村进行统一规划,636户居民统一住上了“小康楼”。5个村原来占地700亩,现在只用了500亩。  **的农村城镇化走在了全省的前头。目前形成了以城区为龙头、以卫星城镇为依托、以现代化文明示范村为基础、以贯穿城乡的绿色通道为连接的城乡建设格局,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了65%。  富裕农民———新世纪范本网,范本超过100万,全部免

6、费下载。http://www.fbw.cn  加速非农化农民变工人王楼村搬迁到兴隆庄镇驻地后,依靠“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发展服务业,有100多人分别在镇里、矿上找到了就业岗位。在镇驻地开饭店的程传平说:“农村城镇化不仅让我们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更让我们在城镇找到了事干。现在俺也成了城里人了。”  **市农民有40万,尽管农业产业化搞得好,但单纯靠土地增加农民收入十分有限。让农民从土地中转移出来,农民才能富得更快。  为了就地转移更多的农民,市里在发展农村城镇化的基础上,鼓励各镇、村发展工业经济,先后引进项目162个,当地群众挂靠这些“龙头”企业,自筹资金建立配套企业120

7、家,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目前,全市有11万农村劳动力在本地转移为企业工人,农民已基本实现户均一人在本地企业就业或在外地打工。  在为农民提供本地就业机会的同时,市里还积极组织农民外出打工,成立了劳务输出服务中心,在北京、广东等劳务需求量大的省、市建立了17个劳务协作基地,年输出农民工5.5万人。  为让农民“进城、进厂”就业,市里先让农民“进校、进修”。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主体工程”来抓,坚持以人为本,从提高农民专业技能入手,加强农民素质培训。今年启动了“万名农民培训工程”,对万名农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