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统筹城乡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ID:37574642

大小:3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25

统筹城乡发展的探索与实践_第1页
统筹城乡发展的探索与实践_第2页
统筹城乡发展的探索与实践_第3页
统筹城乡发展的探索与实践_第4页
统筹城乡发展的探索与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统筹城乡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统筹城乡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初夏是枝繁叶茂、精耕细作的好时节。重庆这块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田,同样需要培土施肥、精耕细作。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主题的中国农村经济2010年论坛,肯定又将是各位专家、学者深谋远虑的智慧涌泉,在两天的研讨中,各种思路的激荡,必将润泽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下面,我就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作一交流发言。肩负起中央赋予重庆“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使命,我们深刻体会到,有“两大难题”亟待破解: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它关系“增长极”和“

2、经济中心”建设的高度和力度,与深层次体制问题相关。二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它事关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和全面小康的宽度和深度,事关公平正义、社会和谐。与其他地区靠城市化、工业化“两个轮子”驱动不同,重庆要破解这“两大难题”,必须坚持城乡统筹一体化,实行城市化、工业化、城乡统筹一体化“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一是以“五个重庆”为载体推动城市化。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使宜居、畅通、森林、平安、健康“五个重庆”覆盖全市域的主城、区县城、集镇和村庄,形成主城千万人口特大城市、6个区域性中心城市、25个远郊区县城和众多小城镇,像大中

3、小“齿轮”咬合转动,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并带动农村发展。二是依托“六大支柱产业”推动工业化。包括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重化工、材料工业、电子信息、能源工业。今后五年,工业投资将超过1万亿元,销售值超过2.5万亿元,成为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长江上游科技创新中心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增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三是借助“五项统筹”推动城乡统筹一体化。通过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就业、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资源要素流动,建立统筹城乡的制度体系,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重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

4、区和民族地区并存,由于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与城乡二元体制运行惯性使然,我们深感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比建成增长极和经济中心,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在步入直辖第二个十年,大开放大发展的当口,中央把重庆确定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三年来,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国家各部委的大力支持,我们锐意探索、稳妥推进,在部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积极进展。——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方面,每年投入数百亿元,提前建成了一批群众多年期盼的交通、水利、电力、垃圾污水处理、农村沼气、危旧房改造等项目,改善了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5、。——在统筹城乡劳动就业方面,在每年城镇新增就业20多万人的同时,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0多万人,累计达到815万人,人均劳务收入已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44.7%。——在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自然村广播电视、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全覆盖。——在统筹城乡社会保障方面,城乡养老、医疗等社保制度框架正加快建立,在全国率先建立农民工保障制度体系,城乡低保标准差距缩小到2:1。——在统筹城乡资源要素流动方面,集体林权确权面积超过90%,土地规模经营走

6、在全国前列。整体消除金融服务空白乡镇,组建村镇银行6家。农村土地交易所、农畜产品交易所开辟了城市反哺农村的新途径。三年的实践表明,推动城乡统筹一体化,既要靠发展,更要靠深化改革,关键是突破束缚城乡协调发展的条条框框,释放和激活生产力,调整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建立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统一的体制机制。为此,我们正在展开六项重点改革。第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户籍牵一发而动全身。城市化的本质是农村居民变为城市居民的过程。受制于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农民市民化进程明显滞后。重庆直辖以来,户籍人口城市化率与常住人口城市

7、化率的差距从11.5个百分点扩大到22.6个百分点,到2009年末只有29%。全国也大体如此。这不仅阻碍了城镇化进程,还造成中国特有的农民工每年“候鸟”式大迁徙。这对农民工有失公平。突破现行户籍制度的二元分割,解决好捆绑着的社会福利问题,成为统筹城乡发展急需解决的首要难题。新阶段的户籍制度改革具有多重意义:一是有利于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目前内需起不来,一个重要原因是占总人口3/4的农村人口消费不足。二是有利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享受同工同权的市民待遇,让他们在城镇工作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三是有利于促进

8、城乡资源要素流动,盘活农村资源,解决部分改革成本。四是有利于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推动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促进农民增收。我们的总体设想是,以推动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转户进城为突破口,重点推进在城市有固定住所和稳定工作三年或五年以上的农民工、农村籍大中专学生转户进城。今明两年集中解决330万人左右,到2020年力争转户1000万人。届时,城市户籍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