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时波强技术在评价系统性硬化病患者心血管系统功能

瞬时波强技术在评价系统性硬化病患者心血管系统功能

ID:24834235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瞬时波强技术在评价系统性硬化病患者心血管系统功能_第1页
瞬时波强技术在评价系统性硬化病患者心血管系统功能_第2页
瞬时波强技术在评价系统性硬化病患者心血管系统功能_第3页
瞬时波强技术在评价系统性硬化病患者心血管系统功能_第4页
资源描述:

《瞬时波强技术在评价系统性硬化病患者心血管系统功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瞬时波强技术在评价系统性硬化病患者心血管系统功能【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sclerosis,SSc)患者瞬时波强(icsclerosis,SSc)是一种以皮肤增厚和纤维化为主,并累及血管和内脏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瞬时波强(in以上,测量左右上肢血压,分别测量3次,取平均值。取仰卧位,连接心电图,选取颈总动脉开始膨大点近心端1.5-2.0cm处为模式下,启动型Sm/s,启动m,0~20度范围内调节BeamSteer(flo取样线通过左室长轴观标准Ⅱa区,用Teichholtz计算左室射血分数(ejec

2、tionfraction,EF)及短轴缩短率(fractionalshortening,FS)。3统计学分析各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变量间相关性研究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结果4.1一般临床资料对照组性别与SSc组相匹配;SSc组与对照组间年龄、心率、左右侧血压及心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1SSc组与正常组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x±s)注:LVEF:左室射血分数;LVFS:左室短轴缩短率4.2SS

3、c组与对照组WI指标的比较与对照组相比,SSc组W1有减小趋势,NA具有增大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W2、R-W1’及W1-W2’参数无明显变化趋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表2SSc组与对照组WI指标的比较(x±s)注:W1:瞬时加速度波强;W2:瞬时减速度波强;NA:负向面积;R-W1’:心率校正后射血前期时间;W1-W2’:心率校正后射血时间4.3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将SSc组、对照组的W1分别与相应的EF行相关性分析,二者呈显著正相关性(r=0.675,0.608,均P<0.01),见图

4、2。图2正常对照组W1均值与EF呈正相关(左);SSc组W1均值与EF呈正相关(右)5讨论SS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皮肤各系统胶原纤维硬化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的结缔组织疾病,本病在结缔组织病中仅次于红斑狼疮而居第二位。其特征为脉管系统、免疫系统及细胞外基质异常,皮肤及内脏器官(肺、胃肠道、心脏及肾脏)纤维化[2、3]。在SSc发病机制中,原发性内皮损伤导致血管痉挛,损伤部位血小板黏附、聚集、活化,发生血管内凝血,内膜细胞增殖,富含黏多糖的物质沉积,导致血管狭窄,局部组织缺血,毛细血管渗透性改变,并通过对邻近间质成纤维细胞的免疫介

5、导,增加胶原沉积,导致组织纤维化。肺间质纤维化,肺小动脉损伤,可引起肺动脉高压,引起以右心改变为主的心脏病变。除此之外,还可出现心肌炎、心包积液等。因此,早期、准确地检测SSc患者心血管系统功能,对临床评价SSc患者心血管病变情况及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有着重要意义。WI是在Echo-Tracking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管径-压力(D-P)的线性关系研制出的新的实时测量方法,可实时测量动脉血流速度和管径,并且计算得到WI值[4],计算公式为WI=(dP/dt).(dV/dt),其中,dP/dt为压力变化率,dV/dt为速度变化率

6、。WI曲线主要包括三个强度指标(W1、W2和NA)和两个时间指数(R-W1、W1-W2)。W1主要与心脏收缩功能有关,左心室收缩功能增强时,ingJN,Schavasculardisease.RheumDisClinNorthAm,2008,34(1):41-55.[3]VargaJ,AbrahamD.Systemicsclerosis:aprototypicmultisystemfibroticdisorder.JClinInvest,2007,117(3):557-567.[4]Sugaance.HeartVessel

7、s,2003,18(3):107-111.[6]王珍珍,田家玮,杜国庆,等.甲状腺疾病颈动脉瞬时波强曲线特征的初步探讨.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0,19(9):769-772.[7]肖沪生,徐芳,银浩强,等.股总动脉瞬时波强负向波面积测定及机理探讨.上海医学影像,2008,17(3):193-195.[8]肖沪生,徐芳,银浩强,等.瞬时波强颈动脉W1~W2与左心室射血时间的对比分析.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9,18(4):311-313.[9]徐芳,肖沪生,银浩强,等.瞬时加速度波强与Tei指数相关性分析.中华超声影像

8、学杂志,2009,18(2):139-14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