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错例分析

小学数学六年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错例分析

ID:24841941

大小:16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6

小学数学六年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错例分析_第1页
小学数学六年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错例分析_第2页
小学数学六年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错例分析_第3页
小学数学六年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错例分析_第4页
小学数学六年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错例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六年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错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错例一【错例来源】课堂作业本中的第22页第3题。【错题再现】在下图中,用阴影表示算式的意义。÷3=答题情况图1图2图3【题意解读】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数除以整数”运算意义的理解。【情况说明】学生出错的情况主要有以上几种:一是用阴影只表示出得数(如图1),约占23%;二是只表示出了,而对于“÷3”则无从下笔(如图2),约占30%;三是表示出了整个图形的,又表示出了整个图形的(如图3),约占8%,主要集中在后20%的学生。数↓算↓分↓涂↓算↓分↓涂【原因分析】分数除法算式意义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缺乏此类知识的经验基础,

2、教材的配套练习量也不够;教材在呈现这部分内容时先通过动手操作,再到几何直观,最后将算式与操作、图形相联系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算式的意义,知识的学习遵循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而此题却以逆向思维为主,将抽象的算式用几何直观来表示出分数除法算式的意义,对学生来说,难上加难。另外,此题需先在图中用阴影表示出9格的,即6格,再将6格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1份再涂上阴影——在这个过程中含有两个整体,分别是总数9格和9格中的6格。而这对于后进生来说,非常难。如果将过程分解得再细致点,此题需要经过:(1)数数,得出共9格;(2)9÷3=3(格)。将9格平均分成3份

3、,每份3格;(3)3×2=6(格)。取2份,即6格,涂阴影;÷3(4)6÷3=2(格)。将涂阴影的6格再平均分成3份,每份2格;(5)取1份,即2格,再涂阴影。【教学提示】综上所述,在教学“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操作活动,呈现清晰的几何直观,暴露完整的思维过程,7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算式的意义,并应用逆向思维,防止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1.动手操作。根据算式的意思,通过折一折,说一说,将过程细化,初步感知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积累活动经验,为后续的抽象学习建立现实基础。2.几何直观。将操作的过程通过几何图形展示出

4、来,请学生描述平均分的过程:首先将整体进行平均分,取相应的份数;其次将所取的份数再进行平均分。3.建立模型。回顾操作的过程,结合算式想象每一步的关键点,并说给同桌听。4.有效练习。设计有效的相匹配的练习,重视对思维过程和算理的考察,包括基础题、变式题等,加深学生的记忆痕迹。【延伸拓展】先在下图中涂色表示,再按除法算式分一分,并填空。÷2=()÷2就是求的(—)是多少。如上题所示,将题目的要求细化,有利于学生理解题意,知道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从而将抽象的算式与具体的图形、操作的步骤、意义等建立联系,最后通过填空将思维提升到算理的概括与理解上来。错例二【错例来源】课堂

5、作业本第24页第3题【错题再现】下面的计算对吗?不对的请改正。÷(+)=÷+÷=+=2(√)【题意解读】分数四则运算的熟练掌握情况。【情况说明】学生的错识情况如上,约有48%的学生认为是对的。学生将乘法分配律“负迁移”到分数除法,有简便运算的意识,但对于除法意义理解不够全面。【原因分析】在本册单元一分数乘法的学习过程中,有乘法分配律的应用,而且学生练习得较为扎实。“因为乘法有分配律,所以除法应该也有分配律”——在问及想法时很多学生是这样想的。确实,除法为什么不能有呢?而且学生还举例7(+)÷=÷+÷=2+=2——在计算这类分数除法算式时却可以有类似“分配律”的应

6、用,说明分数除法里也有除法分配律。【教学提示】学生的想法很合理也很正常,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那么,面对这样的错例,我们该如何引导他们进行辩证地思考问题呢?1.充分肯定学生的猜想。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未知的新知识进行大胆地猜想和推断,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说明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已逐步提高。2.引导学生验证结果的正确性。应用“除法分配律”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可以用一般的计算方法来反证。遵循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先算小括号里的加法,再算除法得÷(+)=÷=,一般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与“除法分配律”得到的结果2不一致,可以肯定是对的,“除法分配律

7、”是错的。3.观察对比,突出本质。(+)÷(+)÷=÷+÷=÷=2+==2(“除法分配律”)=2(“一般算法”)得数一致。为什么这类的分数除法的“分配律”可行?因为(+)÷可以看做是(+)×4,即可以转化为分数乘法,符合乘法分配律的条件。所以,看上去是除法,可实际上是乘法。但÷(+),却不能将“÷”直接转化成“×”进行计算。4.总结特点,概括方法。区别a÷(b+c)与(b+c)÷7a,在计算时要注意检查,并用一般算法再仔细验证。【延伸拓展】教科书练习八(P39)第5题“计算下面各题”中的“35÷(1-)”、“÷(+)”等算式均会出现这种错误情况。因此,在做练习的

8、时候,可以通过相似题型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