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自我沟通

第二篇 自我沟通

ID:24853626

大小:228.50 KB

页数:61页

时间:2018-11-15

第二篇  自我沟通_第1页
第二篇  自我沟通_第2页
第二篇  自我沟通_第3页
第二篇  自我沟通_第4页
第二篇  自我沟通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篇 自我沟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每课一语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第二篇自我沟通两艘正在演习的战舰在阴沉的气候中航行了数日。有一天傍晚,雾气浓重能见度极差。舰长守在船桥上指挥一切。入夜后不久,船桥一侧的瞭望员忽然报告:“右舷有灯光。”舰长询问灯光是正在逼近还是远离,瞭望员告知:“逼近。”舰长认为,这意味着对方有可能会撞上我们。后果不堪设想。舰长命令信号兵通知对方:“我们正迎面驶来,建议你转向二十度。对方答:“建议贵船转向二十度。”舰长下令:“告诉他,我是舰长,转向二十度。”对方说:“我是二等水手,贵船最好转向。”这时舰长已勃然大怒,他大叫:

2、“告诉他,这里是战舰。转向二十度。”对方的信号传来:“这里是灯塔。”结果,战舰改了航道。讨论:这一案例说明了什么?案例分析:浓雾中的灯塔自我沟通的作用:“要说服他人,首先要说服自己”使内在与外在得到统一的联结点。自我诊断:我敢承认自己的问题所在吗?第一章自我概念一起做:列出一个描述你的五项内容的清单,这个清单可以是关于你的长相、你的个性、你的宗教信仰、你的爱好等。当都做完了清单,大家分别读自己清单中的一项内容,依此下去直到读完自己清单中的每一项内容。当小组读完时,讨论为什么每个人为自己选择了特定的内容。在你

3、的清单中,哪些受家庭、社会、文化或媒体的影响?一自我概念1定义:是指如何看待和感受自己。2形成:(1)自我概念来自于我们与他人的沟通。(2)自我概念以所处文化和团体的价值观为基础。二自我概念的构成1反映评价(1)定义:指我们从他人那里得到的有关自己的信息。(2)来源:大多数信息来自于他人对我们的评论。(3)作用:年轻时得到了肯定的评价,你就会有一个良好的自我概念。2社会比较在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往往与他人比较来确定衡量自己的标准。3自我感觉(1)定义:指自己看待自己的方式。(2)作用:随年龄增长,自我感觉作用

4、增大。第二章改进自我概念一你要改变自己的哪些方面选出你愿意改变你自己、以及自我概念的某个领域,看一看是否能弄清为什么在这个领域内存在问题。是否有说你不适于这个领域内的自我实现的预言?你能脱离吗?二你所在的环境阻止你改变吗?你处在使你倒退的环境中吗?你周围的人支持你冒险吗?有时与我们生活在一起的人设法使我们倒退,尽管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在这样做。你在扮演自己为自己选择或他人为你选择的角色吗?他人限定了你应该怎样扮演这个角色吗?你能用使你感到更舒服的方式扮演这个角色吗?你能变换这种角色以使自己更像你要成为的人吗?

5、三你愿意利用一些机会吗?(学校或者校外的机会)四现实的目标是什么?如果你要设法改变自己的行为,看一看是否能把问题分解成你能够处理的几部分。五你能约束自己吗?激励和约束是不一样的。“只要我能激励自己,就会得到更好的分数。”(激励)“我要做一个小时这样的工作——是否愿意并无关系。”(约束)六有人支持你吗?当我们要改变时,仔细挑选支持者是非常重要的。三自我沟通的原理信息编码沟通渠道(媒体)解码我:主我(I)和宾我(ME)的统一体反馈反应自我沟通的过程自我沟通的特点主体和客体同一性。“我”同时承担信息编码和解码功能

6、;自我沟通目的在于说服自己。自我沟通常在面临自我原来认知和现实外部需求出现冲突时发生;沟通过程反馈来自“我”本身。信息输出、接受、反应和反馈几乎同时进行;沟通媒体也是“我”自身。沟通渠道可以是语言,文字,也可以是自我心理暗示。信息组织策略。如何通过学习寻找依据和道理进行自我说服。信息来自自身思考、他人经验或书本知识。受众策略分析:自我认识过程。信息策略:如何通过学习寻找依据和道理进行自我说服。信息来自自身思考、他人经验或书本知识;媒体策略:根据自己特点选择相应沟通渠道;反馈策略:思想上的自我本来定位与现实要

7、求之间的冲突发生和解决过程。解释:自我本来定位与现实要求之间的冲突产生、发展、缓解和最终解决过程称反馈;把面对冲突时表现出来的外在形态,称为反应。成功的自我沟通就是要求有良性的反馈和积极的反应。自我沟通策略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1)①他将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层,最低层是本我,相当于无意识部分。本我是最原始的、最难接近的部分。它包括人类本能的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弗洛伊德的本我只追求快乐和满足,而不了解社会现实中的原则;②小孩只有本我,随着生长成熟,从本我慢慢生出自我。自我既了解社会现实原则,也了解本我的

8、渴求。它的任务是参考现实来调节本我,按照现实原则进行操作。自我不能脱离本我而存在,它的力来自本我。弗洛伊德将本我与自我比喻为一个人骑马,马是本我,骑马人则是自我。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2)③超我是由自我分出的。它代表社会规范的内化。自我受本我力量的驱使,千方百计伺机满足本我的渴求;但受社会道德规范习俗的制约,慢慢内化为良心、道德观、价值观,以控制自身的行为的观念,这即是超我。超我代表着“每一种道德的限制,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