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人群高血压管理及其效果分析

社区人群高血压管理及其效果分析

ID:24872470

大小:7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6

社区人群高血压管理及其效果分析_第1页
社区人群高血压管理及其效果分析_第2页
社区人群高血压管理及其效果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社区人群高血压管理及其效果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社区人群高血压管理及其效果分析朱丽红(武汉市第五医院汉阳区五里墩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北武汉430050)【摘要】目的研宄社区人群高血压管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武汉市某一社区35岁以上的8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普查和为期3年的干预。结果干预组中各项管理指标均达标,临界高血压管理率均高于80%,控制率位于40-50%之间,对年龄研究发现,75岁年龄组管理率最高,35岁年龄组最低。结论对老年人应进行个体化干预,对中年人通过改变营养结构和常规药物治疗,便能切实有效的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中图分类号】

2、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1-0182-02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病发病的最危险的独立因素,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我们通过对2011-2013年的武汉市某一社区人群进行高血压管理来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木文对其管理效果进行分析。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将2011-2013年武汉市的某个社区80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重点干预对象为35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相互对照。1.2研究方法于2

3、010年10-12月对社区人群进行高血压普查并填写“血压调查登记表”,普查率72.0%,随后每三个月随访一次确诊的高血压患者。1.3诊断标准与评价指标高血压诊断标准参照《高血压诊断标准研究进展》[2]进行,对于收缩压高于160mmHg或舒张压高于95mmHg或有高血压病史者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管理效果评价指标[3】选用指标确诊血压管理率、临界高血压管理率、高血压控制率以及高血压控制后正常率来衡量。1.4干预措施主要包括两方面:建立咨询门诊和上门随访,具体如下:(1)患者每3月测量血压一次,每年至少测

4、量临界血压1次,主动在咨询门诊面对面的咨询。(2)培训:对社区医生进行培训,主要培训高血压测量治疗方法来提高医生治疗水平。(3)健康教育:发放宣传资料。(4)质量控制:抽样检查各项工作进展情况。1.5统计分析采用FoxBASE数据库处理患者资料,采用SAS6.12进行非参数检验。2结果2.1高血压普查情况本研究社区共有1253人年龄高于35岁,实际普査902人,实査率72.0%。其中80人确诊为高血压患者,患病率8.9%;103人诊断为临界高血压患者,患病率11.4%。2.2社区人群高血压综合管理效

5、果社区人群高血压管理各项评价指标见表1。从表中不难看出:(1)确诊高血压管理率,2010年、2011年、2012年分别为85.3%、82.2%和79.6%,平均值82.4%。除2012年以外,2010年和2011年确诊高血压患者管理率男性显著低于女性(p<0.001)。(2)临界高血压管理率,3年分别是90.6%、87.0%和84.5%,平均值87.4%,这3年高血压管理率男性均高于女性,且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高血压控制率,若以160/95mmHg作为正常标准,

6、那么这3年患者高血压控制率分别为41.7%、48.4%和47.4%,平均值45.8%,K中女性显著高于男性,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最后,根据患者年龄段对高血压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数据统计后发现,75岁年龄组管理率最高,分别是90.7%和92.5%;35岁年龄组最低,分别是71.1%和73.9%。可以看出,随着年龄增长,控制率不断增加,在45岁时达到峰值,随后呈下降趋势。表1社区人群高血压管理各项评价指标3讨论本研究从2010年开始普査,2011年开始高血压管理,管理各项评价指

7、标如表1所示。不难发现,干预组中各项管理指标均达标,临界高血压管理率均高于80%,控制率位于40-50%之间。但是,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下的控制率很低,远远低于本社区在“八五”期间的研究结果,与美国BURT的结果相似。说明干预效果与吋间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随着干预时间的增长,控制率逐渐提高。另外,本研究发现高血压的管理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长,控制率则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到极值后降低,呈倒U型曲线,这是由于老年人生活方式固定造成,因此在老年人高血压干预中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合理选择药物。总之

8、,对老年人应进行个体化干预,对中年人通过改变营养结构和常规药物治疗即能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参考文献:[1】刘力生,王文,姚崇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儿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1):11-30.[2】何吟绵,何熹延.高血压诊断标准进展[」].医学信息,2001,14(11):734-737.[3】彭晓霞,梁万年,杜雪平,等.高血压社区综合管理的效果评价[儿中国全科医学,2003,6(2):135-13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