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历史理论推动历史教改-第1

理解历史理论推动历史教改-第1

ID:24880949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6

理解历史理论推动历史教改-第1_第1页
理解历史理论推动历史教改-第1_第2页
理解历史理论推动历史教改-第1_第3页
理解历史理论推动历史教改-第1_第4页
理解历史理论推动历史教改-第1_第5页
资源描述:

《理解历史理论推动历史教改-第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理解历史理论推动历史教改

2、第1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历史考试越来越重视历史理论的考查,这给整个中学历史教学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使许多老师从“沉睡”中惊醒,而又茫然不知所措。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主要是“在历史教育、历史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历史理论的建设”,“对教学大纲和教材中的历史理论、历史概念,在教学中没有予以充分的注重,使之成为教学中极为薄弱的环节。”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历史理论的内涵作一初步探索,以供同仁们斧正。一历史分为本体和认识两个方面,历史本体是唯一的、永恒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它一经产生,就无可更改,是不为人的意志和行为

3、所左右;而历史的认识则是丰富多彩的,是主观的,历史只存在于人的记忆和思考之中,历史怎样,取决于人们对它的记忆和思考,同样的历史,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乃至不同的人对其会有截然不同甚至对立的看法。与历史的两个方面相对应,历史理论也分为两大块,即关于历史本体的理论和关于历史认识的理论,而目前困扰历史教学的又主要是历史认识的理论。所以,历史理论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历史认识论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方法论。具体地讲,包括历史研究的对象、历史发展的动力、形式及规律的探讨,涉及到人民群众的作用、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民族的形成等一系列指导历史研究的重要理论观点;另外还

4、有历史研究所采用的各种不同的方法,从传统考据法、考古法,到现在所采用的阶级分析法、历史比较法、心理分析法等等。历史认识论和历史方法论构成了历史理论的主干。当然,历史理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代、社会的变迁而变化,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会有不同的理论,甚至在同一时代、同一社会也会有不同的历史理论,归根到底,它是时代和社会现实的产物。二历史认识作为一种认识活动,与其他认识活动有许多相似之处,它把人类过去的活动作为认识对象,却又处处着眼于当前实际和未来的发展,从而拥有无可比拟的社会功能。根据历史层次的分析,将历史认识论分为微观历史认识论、中观

5、历史认识论、宏观历史认识论。微观历史认识论是考察历史的个别史实、个别现象,为历史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事实依据的认识活动,是历史认识中最基本的层次;它的认识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认识方法相对单一,认识面也相对窄小,但它是整个历史认识论的基础。只有掌握了真实的历史情况,才能作出可信的价值判断,准确地揭示历史运行规律。相对于中学历史教学来说,微观历史认识论就是具有掌握基本的历史事实的能力,而这是《考纲》能力要求的第一条“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要求;也是《教学大纲》“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主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6、”的体现。高考问答题考试设计的第一问实际上就是考查的微观历史认识,强调的是“是什么”。中观历史认识论是考察历史运动的局部过程与联系的认识过程,它是介于微观史学和宏观史学之间的历史认识层次。它反映了历史运行中较为复杂的过程、因果关系与价值判断等联系。如果说微观是解剖麻雀的话,那么中观就是对麻雀之间,它们与其他鸟类之间关系进行考察,相对于微观而言,它是整体;相对于宏观而言,它又是局部。对中学而言,中观历史认识论就是要求具有掌握归纳、比较、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探究历史发展的复杂过程及过程中的因果联系。如95年高考第42题第1问“建国以来,我国农村

7、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将建国以来的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归纳出来即可得分。又如94年高考第42题第3问对中国维新思想和法国启蒙思想在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上不同的原因是什么等,考察的实际上就是中观历史认识。宏观历史认识论是考察历史的整体联系,把握历史运行的本质联系、规律和模式,为历史科学参与社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历史认识活动,是历史认识中的最高层次,对微观和中观历史起理论指导作用。用“历史不会重演”来体现微观历史,那么,宏观历史就可以概括为“历史常常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它主要强调历史发展的动力

8、和历史发展的规律问题,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相对于中学而言,宏观历史认识论就是要将史实在中观归纳、概括的基础上上升到理论的高度,高屋建瓴,去看待历史发展的进程,作出科学的判定。如95年高考第42题第3问“据此,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实际上就是要求总结出什么规律性的东西来为社会提供科学依据,答案就必须具有宏观调控的功效: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把握住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考察的实际上就是宏观历史认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