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李晓平

教学随笔李晓平

ID:24892365

大小:54.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6

教学随笔李晓平_第1页
教学随笔李晓平_第2页
教学随笔李晓平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学随笔李晓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学随笔李晓平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264100在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能做一个有心人,及时地、积极主动地记录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收获、经验、失败与感悟,那么我们的教学理论就可以随时得到提高,在教学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一、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釆用多种教学形式、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吸引学生。在教学上要做个有心人,多思考多动脑筋,多留心多多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不仅要备知识、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的学情,以饱满的热情走上讲台,以激情的演讲吸引学生,以精彩的表演感动学生,让学生入迷。如在分析同浓度的H+时,比较盐酸

2、和醋酸两溶液浓度的大小,大多数学生存在着疑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先在多媒体上分别展示出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的浓度和H+浓度的大小关系,在此基础上以盐酸为标准,要让醋酸中的H4■浓度与其同样大,则醋酸溶液的浓度也会“水涨船高”。通过这样形象的对比,学生对该问题也就容易理解了,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学习成绩也就提高了。二、注重“双基”教学,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大处着想,小处着手”,要让学生从基础着手,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地提高学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化学知识靠H积

3、月累,化学素质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要靠不断的渗透与熏陶。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灌输化学的学习方法、分析方法,渗透化学知识、化学技能和技巧。三、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和敬业精神,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和教法,根据木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题,上课时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M络化,使学生通过化学课的学习不仅能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点,更能运用知识解决学>J、生活和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技能、技巧,提高分析、归纳及综合运用能力。在期末考试前复电化学部分的知识时,我

4、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对原电池和电解池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了系统的知识体系,易于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掌握与灵活应用。另外,要重视作业的布置、检査、批改和讲评,注意学生的学情和信息反馈,及吋讲评,以增强作业效果。同吋,对学生要多鼓励少批评,多耐心少埋怨,放下教师架子,与学生共同商讨学习化学的好方法、好点子、好主意、好想法,再把它们推荐介绍给学生。用心浇灌祖国的花朵♦吕冬梅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264100还记得刚踏上工作岗位,我的0标是:“所教班级的学生成缋要在年级中名列前茅,这样才对得起所教的学生、对得起家长,这样才是一位好教师。”于是就朝着

5、这样的目标孜孜不倦地努力着。这吋我的一位恩师说了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他说:“如果只从考试的角度组织教学,就无法让学生真正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如果仅仅满足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则对不起终生为业的教育。这样的教师至多只能算是一名优秀的教书匠。”我茫然了,那怎样的教师才是学生欢迎的好老师、怎样的教学才是学生终生受益的教育呢?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奋的学生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当学生离开校

6、园后,再与他们谈心交流吋,在他的记忆深处不是你教给他的解题方法、系统的知识,恰恰是你的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轻轻的抚摸。作为教师不能只管教书,不管学生的感受及环境的渲染作用,要知道自身的心境对学生心境的影响相当大,它可以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更何况,不好的心境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呀。我们何不调整自己的心态,做一名和谐教师呢。做一名“和谐教师”,要在“公正”中平衡自我心理,享受生活。在当今吋代,我们要认识什么是公正。社会对待教师应该说是公正的,部分教师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苏实大可不必。要善于在工作中找到职业的尊严和幸福,树立“工作着本身就是一种

7、幸福”的生活观念。此外,我们还应把自己公正的态度辐射到自己的教育对象上,表现为不管是面对差生还是优秀生都一视同仁。做一名“和谐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教师应该学会不断地怀疑自己,对自己的教育设计、教育方法进行重新思考,不断推出适用于学生的、有选择余地的新计划、新内容、新方法和新评价方式。做一名“和谐教师”,要甘于“有限作为”。学生的知识、能力、道德、心理等都是慢慢生长和发育的,教师应该给予持久的关注和等待,要悦纳潜滋暗长与潜移默化的过程,反对“立竿见影”。我们在学生身上取得的显性“成绩”是很有限的,不要指望用强力和果断在学生身上“打造”出什么、“催生”出

8、什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