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病证症特色探讨针灸处方配穴运用规律

基于病证症特色探讨针灸处方配穴运用规律

ID:24929676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7

基于病证症特色探讨针灸处方配穴运用规律_第1页
基于病证症特色探讨针灸处方配穴运用规律_第2页
基于病证症特色探讨针灸处方配穴运用规律_第3页
基于病证症特色探讨针灸处方配穴运用规律_第4页
基于病证症特色探讨针灸处方配穴运用规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病证症特色探讨针灸处方配穴运用规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病证症特色探讨针灸处方配穴运用规律耿樱段安杨淳张维平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药系,云南保山678000[摘要]针灸处方思路的形成是基于中医基础理论和针灸学理论,强调整体与局部共治,强调病、证、症的整体把握。该文试从“病、证、症结合”和“经筋病、脏腑病、皮部病、络病辨位治疗”两个方面,初步探讨临床疾病针灸治疗处方的形成过程和理论依据,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一些针灸临证处方的思路。.jyqkin配合患者主动运动患部,每5min行针1次,待疼痛缓解或活动范围增大后以疾病基本组方治疗。如落枕急性发作,病在太阳者,可先取临床经验效穴落枕行针刺动体位疗法15min左

2、右,待病人疼痛稍减、患部活动度变大后取俯卧位,针刺阿是穴及大椎、天柱、养老、昆仑、阳陵泉、合谷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舒筋止痛。2.2“脏腑病”处方思路腑“传化物而不藏”,与津液、谷气等精微物质的生成与传输有关,脏“藏精气而不泄”,与各种精微物质的生化、传输和利用有关,脏腑功能正常则诸精微物质生化、传输、功能发挥正常,经络实而形体官窍得养,阴阳平衡,病无从生,若经络不畅、气血不能充养于脏腑或脏腑功能异常,就会出现相应脏腑的一系列病理表现,同一脏腑病的病理表现可呈多样性变化,不同脏腑生理功能异常后表现症状也各有特征。临证中:①依据疾病主症选用相应的对病基本方;②

3、审查虚实,辨别病因,虚证多以相应的原穴和背俞穴配伍,实证可选相应的募穴和下合穴配伍;③针对典型症状、特殊症状适当配穴。如①心悸(心气虚证)的治疗,在疾病基本处方组成内关、膻中、神门、郄门4穴的基础上,加用心俞、足三里、气海、脾俞、胃俞5穴,心俞与神门属俞原配穴,擅调理脏腑功能、补益脏腑气血,足三里、气海、脾俞、胃俞4穴相合,能健脾和胃,培元益气,9穴同用,共凑健脾益气、宽胸理气、宁心定悸作用;②胃痛(肝胃气滞)的治疗,以足三里、内关、中脘和胃降逆、行气止痛为疾病基本处方,配合太冲、阳陵泉疏肝理气对证治疗,加用梁丘通利胃气、缓急止痛。2.3“皮部病”处方思路

4、皮部,即十二皮部的简称,是与十二经脉相应的皮肤部位,是包裹人体的最外层,有保护机体,抗御外邪侵袭的作用。皮部病多与风邪有关,治疗中应调营阴、理卫气、祛风除邪、梳理皮部,临证时:①可用脾经之血海、三阴交健脾和胃益津、活血养血,合谷、曲池疏风解表、宣肺理腑,四穴相合调和营卫,配合风池以疏风通络、祛邪解表;②引据病、证配合相应腧穴组方。如患“风疹”者,以皮疹、瘙痒为主要表现,症状以时发时止,遇风尤甚为特点,病位在皮部,发病与风邪有关,①病在皮部,首选血海、三阴交、合谷、曲池4穴以调和气血、疏调皮部;②发病与风邪相关,取风池以疏风,可配合大椎、外关强化其作用;③若

5、病人兼见外感表证,处方组成中应有大椎、合谷、曲池等具有疏风解表作用腧穴;若病人疹出色红成片,兼见消化道症状,其病多由风、热邪气所致,与胃肠相关,处方组成中应有通利胃肠腑气之中脘、天枢、足三里和清泻胃肠火热的内庭、支沟。2.4“络病”处方思路络脉为经脉分支,网络全身,其中分布表浅者络气多细小,若有邪气客于络脉久而不散或络脉为瘀血所客难以为络气推动祛除,则发为络病。临证多取病变局部及疾病反应点、特定腧穴附近络脉形态、色泽及络气变化,在络脉发生异常变化的特定区域施以三棱针刺法以利邪气外出,再佐以汤药、生活调养调理经络脏腑,扶持人体正气。如“小儿疳积”日久,可于疾

6、病反应点四缝穴刺络放液,配合调理饮食施治。综上所述,“病、证、症结合”、“经筋病、脏腑病、皮部病、络病辨位治疗”的组方思路和方法,即重视对“病”“证”的整体治疗,又重视对现阶段病人主要不适感的缓解,符合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的特点。应注意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熟悉病证辨识规律和人体腧穴的作用[12],在具体疾病诊治中做到把握主治方向、强调病与证的辨识、灵活选择腧穴、注重腧穴的配合应用作用,合理组方[13],并时时依据参考临床最新研究进展,以确保选穴配伍精当,最大程度发挥针灸的临床疗效。.jyqknia[J].Zhongguozhenjiu=Chines

7、eacupuncturemoxibustion,2013,33(7):591-594.[5]李志道.针灸处方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21-25,57-62.[6]杜小正,秦晓光.试论脏腑病针灸处方选配穴[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1,12(3):46-47.[7]魏连海,王卫,孟向文,等.针灸处方的选穴原则和组方规律[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7(2):59-60.[8]董宝强,张小卿,黄凤云,等.论针灸治疗的选穴思路[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3):304-305.[9]魏连海,王卫,孟向文,等.针灸

8、处方的选穴原则和组方规律[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