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把握好语文教学的拓展范围

浅谈如何把握好语文教学的拓展范围

ID:24940906

大小:54.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7

浅谈如何把握好语文教学的拓展范围_第1页
浅谈如何把握好语文教学的拓展范围_第2页
浅谈如何把握好语文教学的拓展范围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把握好语文教学的拓展范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把握好语文教学的拓展范围徐丽花河北省涉县丙戌镇鸡鸣铺小学056400摘要:教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行进在教改征途上,面对林林总总、新鲜高深的理论和独特诱人的方法,我们应冷静思考,钻研透彻,明确目的,投身实践,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把握好“度”,这样才能在课程改革中游刃有余、走向成功!关键词:问题教改课程改革一、为发展能力而拓展记得李吉林老师的著名教例《海底世界》中,选了两篇课外材料在课堂上同步学习:《人类的秘密仓库》和《海底的冷灯》。教学中以课内材料为主,课外材料为辅,课内外相互渗透、互相借鉴。不同角度的信息在教学中形成了合力,教学效果非常好。这样的拓

2、展方式,锻炼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二、为人文熏陶而拓展《雪儿》是一篇很优美的课文,文中流露出人与小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在教学快要结束的时候,笔者试着让孩子也来讲讲自己和小动物的情感故事。说的孩子动情,听的孩子动心。还有学生主动推荐屠格涅夫的《麻雀》,也许理解其中的深刻道理还很难,不过,把孩子从课内带到课外,在更广阔的世界里经受人文的熏陶,这一点我们做到了。三、为品味语言而拓展我校一位老师在执教《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通过和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着意体会“林冲”与“洪教头”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学最后,他请学生写一写:柴进上前,笑着对林冲说:。众庄客

3、望着洪教头远去的背影,纷纷议论道:。为了写好,学生要再次与课文“会晤”,去把握人物的特点。不知不觉中,自己的理解在进一步品味关键语言时得以提炼、深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圆形的完整结构,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又一个开端。受其启发,笔者在执教《半截蜡烛》一课吋,设置了这样的一个拓展训练点:二战结束后,为了表彰怕纳德夫人一家,法国政府决定为他们一家三口每个人颁发一枚自由荣誉勋章。在颁发勋章时,要宣读一份奖状,你想想这张奖状上会写些什么呢?一吋间,学生兴趣再次高涨,又一次静下心来品味语言,并尝

4、试将自己感悟到的人物特点用评价的语气写下来。这个尝试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这两篇课文类型一致,在写法上都是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品质)。而这样的拓展为学生提供了深层次品味语言的平台。四、为突破难点而拓展这样的拓展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感悟教材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当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文本内涵的理解存在差距吋,教师应不遗余力,为突破难点而拓展。《秋天的怀念》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无私、伟大、让人震撼的母亲形象。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

5、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是怎样的一种母爱啊!母亲不顾一切地扑过来,跪倒在儿子跟前,紧紧抓住儿子双手,苦苦央求儿子所说的那番话,以及那一连串的动作,究竟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怀?如此深刻、厚重的母爱,学生因缺少亲身体验而难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要读懂母亲的不顾一切,深刻感受母亲那颗颤抖的、滴血的心,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窦桂梅老师在引导学生初读这句话后,出示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的有关片断:“……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惟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

6、”这段生动、鲜活、感人的文字材料给学生提供了理解课文的支撑点,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当学生理解了这份厚重的母爱后再朗读课文,自然声情并茂。五、为充实留白而拓展文字是一种符号,而文字背后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和情感。有吋,作者会因为特殊需要而含蓄表达甚至留白。如果在留白处进行拓展,既能开拓视野,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文本,也有助于感情的升华、情感的迭起。《圆明园的毁火》介绍了这场浩劫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而圆明园被毁前后的那段真实历史便是文本的空白。王裕舟老师执教这课吋,课尾和学生一起看纪录片,并出示了吕厚龙的《告别圆明园》

7、、樊美平的《透过圆明园的硝烟》等文,再现了当时的有关片断一一“当圆明园被烧,咸丰皇帝无奈,只好带着慈禧等仓皇逃跑了……”、“焚毁圆明园的前几天,英法联军列队入城,清军士兵夹道跪迎,北京居民观者如市……此吋,学生再.读“圆明园”这三个字时不仅仅是自豪,还冇的是愤怒,它成了“压在学生心中的一块石头”、“永远抹不掉的耻辱”、“中国人民的警示牌”……由此,教师引领学生沿着更多的视角、怀着更多的思考走向了未来的人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