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蛛网膜炎的内科治疗

脊髓蛛网膜炎的内科治疗

ID:24950038

大小:69.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7

脊髓蛛网膜炎的内科治疗_第1页
脊髓蛛网膜炎的内科治疗_第2页
脊髓蛛网膜炎的内科治疗_第3页
资源描述:

《脊髓蛛网膜炎的内科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脊髓蛛网膜炎的内科治疗陈宏宇(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150040)【中图分类号】R74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3-0203-02脊髓蛛网膜炎乂称脊髓蛛网膜粘连或粘连性脊髓蛛网膜炎,是蛛网膜在各种病因作用下的一种慢性炎症过程。在某些病因的作用下,蛛网膜逐渐增厚,与脊髓、祌经根、软膜、硬脊膜粘连,或形成囊肿阻塞髓腔,影响脊髓血液循环,最终导致脊髓功能障碍。脊髓蛛网膜炎的发病率较高,仅次于椎管内肿瘤。受累部位以胸段为最多,颈段和腰骶段较少。年龄多在30〜60岁之间,男多于女。1病因病机脊髓蛛网膜炎是继发于多种致病因素的反应性炎症性

2、疾病。常见病因有:1.1感染全身或椎管内炎症性疾病为木病的主要原因。可由细菌、病毒或病前常有感冒或发热;局限性炎症如盆腔感染等,有报道结核性脑膜炎引起者最为多见。1.2损伤脊柱外伤或手术创伤引起。有时很轻的脊柱外伤和脊椎脊髓手术都会引起蛛网膜和软脊膜的炎症反应、点状出血、渗出以致粘连。腰椎穿刺误伤血管时使脑脊液内混入血液也可促使蛛网膜小梁纤维粘连和融合。1.3化学药物的刺激椎管内注入抗生素、各种造影剂、麻醉剂等都可或多或少地引起蛛网膜的炎性浸润,致蛛网膜炎。1.4脊柱或脊髓木身的病变如椎管内肿瘤、蛛网膜下隙出血、脊椎病等均可合并脊髓蛛网膜炎,主要是这些疾病可直接

3、刺激蛛网。1.5原因不明尽管病因较多,但相当一部分病例仍找不到病因,一般称为特发性蛛网膜炎。2临床表现由于病变范围广泛、程度不一,临床症状往往表现为多样性或反复性。2.1病史及病程发病前有感染及外伤史,可占45.6%。本病多为亚急性或慢性起病,病程由数月至数年不等,最长者20年。少数病例起病较急,病前多有感冒、发热或外伤史。症状常冇缓解,病情可有波动,可在感染、受寒、外伤或劳累后加重。2.2脊髓后根激惹症状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占84.2%,这是由于病变多发生于脊髓背侧的缘故。临床表现为自发性疼痛,冇的如针刺样或刀割样疼痛,往往范围较广而不局限在1〜2个神经根,有

4、的散在分布于相隔不同区域。咳嗽、喷嚏或脊柱活动可使症状加重。腰骶段及马尾病变可引起腰痛并向下肢放射,表现为类似坐骨神经痛,夜间症状加重,XL常为双侧性。2.3感觉异常及感觉障碍为第二位的常见症状,但脊髓传导束损害症状多在脊髓后根激惹症状后数日或数年后才出现。感觉障碍可见针刺、麻凉、灼热、蚁行感等,因常发生于胸段,多出现束带感。痛温觉障碍多见而深感觉障碍较少见。随着病程的进展出现根型或传导束型感觉减失,感觉障碍的程度不等和分布不规则,感觉改变的平面多不清楚,或呈进行性上升或下降,界限不固定,也可出现多发性节段性感觉障碍。2.4运动障碍表现为进行性肌无力和不同程度的

5、肌肉萎缩。颈段病变表现为上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及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胸段病变表现为下肢的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腰骶部以下病变出现两下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并奋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2.5体征特点奋的感觉或运动障碍进行性加重,由局部向上或向下逐渐进展;有的在感觉障碍范围内有节段性感觉正常;肌腱反射两侧不对称;奋的临床定位体征与脊髓造影异常处不相吻合,显示多灶性损害的特点。3治疗3.1糖皮质激素虽然认为椎管内注射皮质激素能治疗蛛网膜炎,但由于其本身也是引起蛛网膜炎的原因之一,临床上多采用口服或静滴的方法。氢化可的松每hl100〜200mg或地塞米松10〜20mg,2〜

6、4周后逐渐减量、停药。必要吋重复使用。3.2抗生素冇急性感染症状如发热使症状加重时可考虑使用。若为结核引起者,可用异烟胼0.4g及利福平0.6g,1次/d,口服,或乙胺丁醇0.5g,2次/d,U服。40%乌洛托品液静脉注射5ml,1次/d,10〜20天为1个疗程。10%碘化钾溶液口服或10%碘化钾溶液静脉注射10ml,1次/d,8〜10天为1个疗。3.3维生素如维生素BI、B12及烟酸等。3.4玻璃酸酶玻璃酸酶鞘内注射,它的作用可能是能溶解组织的渗出物及粘连,因而可改善脑脊液的吸收和循环、奋利于抗结核药物的渗透、解除对血管的牵拉使其更有效地输送营养。玻璃酸酶75

7、0〜1500U,鞘内注射,每2周1次,10次为1个疗程。3.5放射疗法此法对新生物的纤维组织奋效应,对陈旧的纤维组织作用较小。一般使小剂量放射线照射,不容许使用大到足以引起正常组织任何损害的剂量,并须注意照射面积的大小及其蓄积量。3.6蛛网膜下隙注气蛛网膜下隙注氧或注入火菌空气,有人认为此法有一定疗效。注10〜20ml/次,最多50ml,每隔5〜14天注7气1次,8次为1个疗程。4预后与调护4.1预后一般囊肿型手术切除后恢复较好,粘连型病程中虽冇缓解期,但临床兰般呈现进行性加重,预后较差,多出现大小便障碍或瘫痪。4.2调护(1>防止和冇效治疗各种感染与外伤,慎用

8、鞘内注射,腰穿严格无菌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