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德育意蕴反思中国中学德育

从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德育意蕴反思中国中学德育

ID:24956888

大小:62.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16

从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德育意蕴反思中国中学德育_第1页
从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德育意蕴反思中国中学德育_第2页
从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德育意蕴反思中国中学德育_第3页
从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德育意蕴反思中国中学德育_第4页
从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德育意蕴反思中国中学德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德育意蕴反思中国中学德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德育意蕴反思中国中学德育从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德育意蕴反思中国中学德育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近年来,我国全面推进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工作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中学德育工作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由于诸多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德育实效性较低的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学德育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地改善和提高。纵观国内外诸多教育方面的理论,除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理论之外,论文联盟.L.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德育生活化取向对我国进一步提高中学德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

2、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德育意蕴  杜威在批判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即生活。他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1]158。而且杜威认为,教育要培养的人,不应仅仅是好人,应该是有用的好人;一切能发展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教育,都是道德的教育[2]377。杜威教育思想和杜威德育思想是融为一体的,其教育思想是道德教育思想。杜威所构建的道德教育思路,其实质上是一种新型的德育思路。所以,教育即生活即德育即生活,德育就是要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就是要创造适合儿童生长、生活的条件。杜

3、威教育即生活这一重要思想有着丰富的德育意蕴。  (一)人类生活需要德育  1.杜威的生活概念  在杜威看来,生活可以划分为低等生物的生活和高等生物的生活两种。在高等生物中,生活包括习惯、制度、信仰、胜利和失败、休闲和工作[2]3,它表示个体的和种族的全部经验[2]3。关于生活的含义,杜威并未作出明确的界定。然而,从杜威对生活概念的分析可以看出:第一,生活是与自主选择相关联的,因而与自由、独立、人格尊严相关联;第二,生活是与目标追求相关联的,因而与需要的满足、价值导向相关联;第三,生活是与个性发展相关联的,因而与社会道德、精神交往相关联。  2.人类生活离不开德育  杜威

4、认识到人类生活需要教育,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他把教育是生活的需要作为开篇第一章的标题,并断言教育在它最广的意义上就是这种生活的社会延续[2]3。在杜威看来,没有这种正规的教育,不可能传递一个复杂社会的一切资源和成就。因为书籍和知识的符号已被掌握,正规教育为年轻人获得一种经验开辟道路,如果让年轻人在和别人的非正式的联系中获得训练,他们是得不到这种经验的[2]9。同时杜威认为,道德课学科是必要的,通过德育课的教学,有效发挥德育学科的社会价值,有利于增进学生的社会智慧、社会情感和社会行动能力,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用正确的道德教学来代替错误的道德教学[4]237。因此,作

5、为生活中的人,不能没有德育,德育是人类生活的一种存在方式,人正是为了生存,才需要以这样一种方式而存在。  (二)德育必须关注生活  正规的教学容易变得冷漠和死板用通常的贬义词来说,变得抽象和书生气[2]9。虽然杜威认识到人类生活需要德育,然而却也担心由此而带来一些远离生活现实本身的危险,表明了对从间接的德育转到正规的德育的担忧,强调德育必须奠基于现实生活,关注现实生活。  1.德育要关注个体的日常生活  杜威认为,日常生活与个体的生长息息相关,青少年在连续性的和进步的社会生活中所必须具有的态度和倾向的发展,不能通过信念、情感和知识的直接传授发生,它要通过环境的中介发生[

6、2]24,日常生活与个体及德育的关系决定了德育不能脱离个体的日常生活。为此,杜威要求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像他在家里、在邻里间和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1]42.德育要关照个体的非日常生活  教育即生活中的生活并不意味着教育与日常生活对等,它还指科学的生活等非日常性的生活。教育即生活中的生活,首先,应该是经过简化的生活,学校的社会机构的首要职责就在于提供一个简化的环境[2]22,促使学生积极地适应日常生活;其次,应该是经过净化的生活,学校要尽力排除现存环境中的丑陋现象,论文联盟.L.以免影响儿童的心理习惯[2]22;再次,应该是

7、经过平衡的生活,保证使每个人有机会避免他所在社会群体的限制,并和更广阔的环境建立充满生气的联系。[2]23这样,将已经经验到的东西逐步发展成为更充实、更丰富、更有组织的形式,这就是渐渐接近于提供给熟练的成人的那种教材的形式[1]366-367。教育即生活意味着学校生活是一种是经过改良后的生活,是进步的新生活。教育即生活即德育即生活,学校德育的这种科学的生活有助于发展个体有效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能力、知识和品格。所以,学校德育课程的内容应从社会生活的最初不自觉的统一体中逐渐分化出来,学校德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德育要关照个体的非日常生活。  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