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断句2014年学案(教师版)

高考文言文断句2014年学案(教师版)

ID:24985326

大小:6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7

高考文言文断句2014年学案(教师版)_第1页
高考文言文断句2014年学案(教师版)_第2页
高考文言文断句2014年学案(教师版)_第3页
高考文言文断句2014年学案(教师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文断句2014年学案(教师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文言文断句导学(教师版)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2、能自由诵读文言文,并且养成良好的断句能力二、课时安排:二课时三、教学步骤(一)导入:趣味断句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据说从前有一个老头儿,他有一女一婿,发妻死后,他又续弦,后妻又生了个小儿子,老头子预立下遗嘱,说明遗产的分配办法,女婿和后妻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时争执不下。因为女婿看了,就想把遗产全部取去。你认为他是怎样断句的?(请学生思考)女婿: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

2、干预(翻译:略)后妻又是怎样断的?后妻: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翻译:略)总结:真是清官难断家务事。同时可以看出断句的作用很奇妙,你看由于断句不同,这意义也可以迥然不同,甚至天差地别。所以,我们真的不能小看断句了。那么,何为断句呢?一、文言文断句方法1、通读全文,把握大意。2、先易后难,攻破难点。3、寻找标志,辅助标点。规律一: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在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或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名词一般为

3、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

4、/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其事寡败(找出句中几个名词,句子基本就断开了。)翻译:雕刻的原则是,鼻子不如先刻大一些,眼睛不如先刻小一些。鼻子大了可以修小,小了就不能修大;眼睛小了可以修大,大了就不能修小。”办事也是这样。做那种日后还能补救的事,办起来就很少会失败了。当堂练习:4练习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练习2: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

5、光映书而读之。规律二:凭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白”“语”“道”“谓”“对”“云”“言”等为标志。不过,一定要分清对话、转述及引用等不同情况。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练习1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笑曰/多多益善/何为我禽/

6、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例1: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吾无逾于人乎?”墨子曰:“吾将之太行,驾骥

7、与牛,子将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墨子曰:“何故?”耕柱子曰:“骥足以责。”墨子曰:“吾亦以子为足以责。”翻译:墨子对耕柱子发怒,耕柱子说:“难道我就没有胜过旁人的地方吗?”墨子问:“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预备驱策那一乘呢?”耕柱子答道:“那我当然用良马了。”墨子问:“为什么要良马呢?”耕柱子说:“因为良马可以负得起责任。”墨子说:“我也以为你是负得起责任的。”规律三:找虚词,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

8、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1、句首:“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2、句尾:“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3、句中:“以、于、为、而、则”等连词。4、有些常用的关联词如“苟”“虽”“纵”“是故”“则”“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5、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断句口诀:“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

9、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间,“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例1: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思路点拨:文中有虚词的地方往往需要停顿,可据此断句。4当堂练习: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