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液体预注对老年硬膜外阻滞扩容效果的比较论文

不同液体预注对老年硬膜外阻滞扩容效果的比较论文

ID:24995943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7

不同液体预注对老年硬膜外阻滞扩容效果的比较论文_第1页
不同液体预注对老年硬膜外阻滞扩容效果的比较论文_第2页
不同液体预注对老年硬膜外阻滞扩容效果的比较论文_第3页
不同液体预注对老年硬膜外阻滞扩容效果的比较论文_第4页
不同液体预注对老年硬膜外阻滞扩容效果的比较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同液体预注对老年硬膜外阻滞扩容效果的比较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不同液体预注对老年硬膜外阻滞扩容效果的比较论文董愫刘嘉麻海春金立民【摘要】目的比较乳酸钠林格液、6%羟乙基淀粉130/0.4及琥珀酰明胶对老年硬膜外阻滞扩容效果。方法ASAⅠ~Ⅱ级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n=20)。常规硬膜外穿刺并注入麻醉药后监测患者血压。同时以125I法测定血浆容量并结合血细胞比容计算基础血容量;各组分别在60min内静脉恒速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羟乙基淀粉组)、琥珀酰明胶(琥珀酰明胶组)和乳酸钠林格液(乳酸钠林格组)1000ml,输液开始后每隔30mi

2、n测定血红蛋白浓度,至输液结束后60min,计算输液后血容量增加值(△BVn)和液体潴留率(FR)。结果各组病人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麻醉后均有所下降,羟乙基淀粉组、琥珀酰明胶组SBP、DBP下降有显著差异(P<0.05)。乳酸钠林格组SBP、DBP下降有显著差异(P<0.01)。与输液前比较,麻醉后30min至输液结束60min,3组血容量均增加(P<0.05)。输液结束至输液结束后60min.freell/袋)〕组平均(65.2±4.12)岁,身高平均(163.4±6.23)cm,体重

3、平均(61.3±8.23)kg;琥珀酰明胶(吉林长源药业,500ml/瓶)组平均(65.3±3.97)岁,身高平均(162.2±5.72)cm,体重平均(60.9±8.70)kg和乳酸钠林格液(四平巨能药业,500ml/瓶)组平均(60.6±4.01)岁,身高平均(163.7±5.42)cm,体重平均(62.1±8.01)kg,麻醉生效后60min内各组分别匀速输注1000ml,而后关闭液体通路。所有患者禁食禁饮10h后,排净尿液并测量体重,在年龄、体重、身高方面无明显差异。3组患者均实施单侧乳腺癌根治

4、术。1.2麻醉方法患者入手术室后安静平卧20min,常规监测并记录基础血压及心率,无术前用药。取侧卧位经T3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并置管。然后取平卧位,向硬膜外腔注入2%利多卡因4ml试验量,观察5min,患者无异常反应,后测感觉神经阻滞平面,如平面存在并无腰麻征象,给予追加量,向硬膜外腔注入0.5%罗哌卡因混合液(1%罗哌卡因10ml+2%利多卡因10ml)8ml,以后每隔90~120min追加4ml,依情况而定,使阻滞平面控制在T27,后均面罩吸氧。1.3指标测定取已知浓度125IHSA1ml(5

5、~10μCi)(上海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有限公司)注入输液侧肘静脉,取相同浓度试剂1ml作为对照,使用γ放射免疫计数器测量放射度(A)。注射后10、15、20min于对侧肘前静脉抽取血样5ml,取1ml血浆测各时间点放射活性,并作自然对数变换后反推时间点为0点时的血浆放射活性(S)〔1〕。输液前抽动脉血2ml测定基础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麻醉后30min、输液结束时、输液结束后30、60min分别测定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根据公式〔1〕计算出血浆容量(PV)、基础血容量(BV0)、各点血容量(BVn)、血

6、容量变化值(△BVn)、液体潴留率(FR):PV=A×V×D/S;BV0=PV/(1-f×HCT);BVn=BV0×Hb0/Hbn;△BVn=BVn-BV0;△FR=△BVn/1000×100%。V为注入血管的标记白蛋白体积,D为标准对照液的稀释倍数(500倍),A、S为血浆样本的放射活性,均已扣除本底的放射性。f为全身红细胞比容与外周静脉血细胞比容之比,通常取0.864〔2〕。同时麻醉过程中每3min测量患者SBP(收缩压)、DBP(舒张压),低于基础值20%即视为低血压。1.4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

7、±s表示,应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2结果2.1各组麻醉后SBP、DBP比较各组病人的SBP、DBP麻醉后10min均有所下降,但仅乳酸钠林格组与麻醉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两组下降不明显(P>0.05)。从时间关系看,麻醉后20min羟乙基淀粉组和琥珀酰明胶组各有1例发生低血压,乳酸钠林格组5例。整个麻醉过程中3组共有26例发生低血压,其中乳酸钠林格组19例,羟乙基淀粉组3例,琥珀酰明胶组4例,低血压发生率乳酸钠林格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术中与麻醉前

8、相比,羟乙基淀粉组、琥珀酰明胶组SBP、DBP下降有差异(P<0.05)。乳酸钠林格组SBP、DBP下降有显著差异(P<0.01),见表1。2.2各组输液前后血容量的比较各组输液前血容量差异不显著(P>0.05)。与输液前比较,麻醉后30min至输液结束60min,3组血容量均增加(P<0.05)。输液结束至输液结束后60min,与乳酸钠林格组比较,其他两组△BVn、FR明显增加(P<0.05)。见表2。表1各组输液前后血压的比较与输液前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