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

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

ID:25001179

大小:7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7

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_第1页
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_第2页
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_第3页
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湘丙自治州人民医院湖南湘丙416000【摘要】目的: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科室收治的10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大剂量局部冲击溶栓治疗,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将患者平均分成常规护理组与个性化护理组各50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常规护理组的总有效率为82.0%,个性化护理组为96.0%,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8.0%,个性化护理组为100%,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P<0.05)o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大剂量局部冲击溶栓治疗与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与应用。【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方法;护理措施为了进一步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与护理措施,木研宄选取了我科室于2015年1月到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分析结果进行如下总结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科室收治的10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大剂量局部冲击溶栓治疗,按

3、照不同护理方法将患者平均分成常规护理组与个性化护理组各50例。常规护理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范围40〜75岁,平均(54.3±3.6)岁;病程范围5d~3个月,平均(1.2±0.3)个月。个性化护理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范围40〜73岁,平均(54.2±3.5)岁;病程范围5d~3个月,平均(l.l±0.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大剂量局部冲击溶

4、栓治疗,采用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法将患肢抬高30°,踝关节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以隔断浅静脉血流;穿刺足背浅静脉,加压快速注入溶栓药物(尿激酶50万U溶于0.9%生理盐水500mL中),5min推注完,确保溶栓药物经足背浅静脉由交通支抵达深静脉;静脉点滴溶栓药物(尿激酶25万U溶于0.9%生理盐水250mL中),8h滴注,每隔30min松开止血带3〜5min;7d为一个疗程[1]。1.2.2护理方法常规护理组:根据我院制定的相关理服务标准,采用包括入院安排、病房营造、心理疏导、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干预。

5、个性化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另根据溶栓治疗给予相应的护理,具体措施包括①细节护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难度较大,护理吋需全名评估患者血管的状况,用拇指数着血管走行按压,使其暴露,消毒后用小号头皮针进行静脉穿刺,掌握正确的拔针按压方法,按压一般为5min;②患肢观察:观察患肢皮温、颜色、足背动脉搏动等状况,一般情况下,患肢皮温与健侧肢体皮温差不应大于3°C;③并发症护理:溶栓抗凝祛聚治疗阶段,应密切观察穿刺点是否渗血,观察有无流鼻血、牙龈出血等情况,流鼻血吋可用拇指与食指按压鼻根以止血,或用局部冷敷方法止血,牙龈出血时可

6、用冷水漱U,密切观察患者奋无胸痛、咳嗽、咯血等症状,若有,则考虑是否为肺栓塞,应让患者尽快平卧位,禁止有大幅度的动作,同吋进行高浓度吸氧。1.3观察指标(1)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根据临床症状与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将疗效分为三个等级,①显效:患肢3个部位腿围与健肢相同或相差不足1.5cm,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血栓消失,血管血流顺畅;②有效:患肢肿胀基本消失,腿围与健肢相同或相差约2.5cm,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阻塞部位血管血流部分通过或侧支循环较治疗前有所改善;③无效:患肢肿胀无明显消退或消退小于1.5cm,色多普勒检查显示有

7、阻塞部位,侧支循环状况不佳[2】。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多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患者康复离院吋向其发放我院自制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表进行评价,评分项B包括护理意识、护理技术操作、医患沟通能力、健康宣教、对患者的细心照顾;各项S满分均为10分,0〜3分为不满意,4〜7分为一般,8〜10分为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般例数)/总例数*100%[3]。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²检验,P<0.05为差异有

8、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临床疗效对比常规护理组的总有效率为82.0%,个性化护理组的总有效率为96.0%,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o见表1。3讨论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多发于下肢,患者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下肢肿胀、疼痛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