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与护理PPT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与护理PPT

ID:42078030

大小:3.51 MB

页数:63页

时间:2019-09-0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与护理PPT_第1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与护理PPT_第2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与护理PPT_第3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与护理PPT_第4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与护理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与护理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与护理概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凝结,堵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其临床表现有4大主证: 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扩张、患肢皮温增高。病因临床分型辅助检查治疗内容护理病因静脉淤血后造成局部组织缺氧,导致凝血酶积聚,并由于细胞的破坏而释放血清素和组织胺,这些物质均可诱发血栓形成静脉内皮细胞层具有抗凝作用,康血小板聚集和扩张血管的作用先天性:血栓抑制剂的缺乏,血纤维蛋白原异常后天性:细胞和组织的损伤,药物和疾病血液瘀滞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年龄深静脉血栓(DVT)可见于任何年龄层者,但统计显示,随年龄增大

2、,发病率逐步增高,80岁人群的发病率是30岁人群的30余倍,年龄对深静脉血栓发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年龄增加,DVT的易患因素也随之增加,实验表明,老年人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活性较高,小腿肌肉的泵作用减弱使血液在比目鱼肌静脉丛和静脉瓣袋内淤滞较重,因此DVT的发病率较年轻人高。制动临床上常能见到长期卧床的病人容易患DVT,尸体解剖发现卧床0~7天的病人DVT的发病率为15%,而卧床2~12周者,DVT的发病率达79%~94%,卒中病人中,下肢麻痹者,DVT发病率为53%,无下肢麻痹者,DVT发病率只有7%,在长途坐车或坐飞机旅行的人群中,DVT的发病率也较高,小腿肌肉的泵作用

3、对下肢静脉的回流起着重要的作用,制动后静脉血回流明显减慢,从而增加了DVT发病的风险。病因LOREMIPSUMDOLOR有23%~26%的急性DVT病人既往有过静脉血栓病史,且这些新形成的血栓往往来自原来病变的静脉,研究发现,复发的DVT病人血液常呈高凝状态。静脉血栓史统计发现,19%~30%的DVT病人合并有恶性肿瘤,肺癌是最易引发DVT的一种恶性肿瘤,其他如泌尿生殖系统和胃肠道系统恶性肿瘤也容易并发DVT,有时,DVT可以作为恶性肿瘤的信使,当无明显诱因下发生DVT时,应警惕可能患有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引发DVT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恶性肿瘤释放促凝物质

4、,提高血液凝血因子的活性,肿瘤病人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的浓度和血小板计数常高于正常,而抗凝物质如抗凝血酶,C蛋白及S蛋白浓度却低于正常,另外,肿瘤的手术治疗及化疗也是导致DVT的重要因素,乳癌,淋巴瘤,浆细胞病等化疗病人中DVT的发病率明显增高,这可能与化疗药物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诱导高凝状态,抑制纤溶活性,肿瘤细胞坏死及静脉插管等因素有关。恶性肿瘤原发性血液高凝状态常见于有基因突变或遗传性抗凝物质缺陷的病人,在所有DVT病人中有5%~10%是由原发性血液高凝引起的,正常人体抗凝系统包括抗凝血酶,C蛋白系统,组织因子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抑制因子等,抗凝血酶能抑制Ⅹa

5、,Ⅸa,Ⅺa和Ⅻa因子,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肝素及肝素样黏多糖能促进其抗凝作用,C蛋白,S蛋白系统可使凝血酶和血栓调节素在内皮细胞表面结合,抑制Ⅴ因子和Ⅷ因子的活性,基因缺陷导致抗凝物质缺乏,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原发性抗凝物质缺乏在人群中的比例约为0.5%,这其中包括纯合子基因缺陷和杂合子基因缺陷,纯合子基因缺陷者发生血栓的比例较杂合子高得多,原发性血液高凝者DVT首次发生的时间常在45岁以前,往往在某些情况下(如手术,创伤等)诱发,且血栓容易反复发生,血栓的部位常不典型,临床上常可见肠系膜静脉血栓,颅内静脉窦血栓等。产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而国内妊娠期DVT病人较为少

6、见,产后DVT的发生与血液呈高凝状态密切相关,产后子宫内胎盘剥离能在短期内迅速止血,不致发生产后大出血,除子宫本身收缩外,与血液高凝状态直接相关,妊娠时胎盘产生大量雌激素,足月时达最高峰,体内雌三醇的量可增加到非孕时的1000倍,雌激素促进肝脏产生各种凝血因子,同时妊娠末期体内纤维蛋白原大量增加,加重高凝状态,有可能导致DVT发生。.产后早在20世纪60年代有报道口服避孕药易引发DVT,现已发现,患DVT的育龄妇女中有1/4与服用避孕药有关,调查还发现,育龄妇女停用避孕药后DVT引发的肺栓塞明显降低,避孕药易引发DVT的原因可能与凝血因子Ⅴ变异有关,使凝血因子Ⅴ降低了C

7、蛋白的抗凝作用,避孕药中雌激素的剂量越大,越容易引起DVT,剂量>50μg的避孕药相对于剂量<50μg的避孕药形成血栓的危险性更大,第三代避孕药较第二代避孕药易引发DVT,因为第三代避孕药中的孕激素主要为去氧孕烯,肟炔诺酮或孕二烯酮,这些孕激素也易引起血栓形成,调查显示服用第三代避孕药的育龄妇女并发DVT的是不用避孕药的8倍。雌激素还用于治疗男性前列腺肥大和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以及哺乳妇女的退乳,这些人中DVT的发病率也较高,雌激素有升高血液黏滞度,提高血液纤维蛋白原,血浆凝血因子Ⅶ和Ⅹ的浓度,增加血小板的黏附性和聚集作用,因此容易形成血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