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单元测试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单元测试岳麓版必修3

ID:25003026

大小:1.58 M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7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单元测试岳麓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单元测试岳麓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单元测试岳麓版必修3_第3页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单元测试岳麓版必修3_第4页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单元测试岳麓版必修3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单元测试岳麓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科学家们认为“人们距离可知世界的边界已经不遥远”。打破这种认识的是(  )A.经典力学      B.生物进化论C.相对论和量子理论D.电力的发明解析:选C。相对论和量子理论打开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新视角。2.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B.达尔文C.牛顿D.爱因斯坦解析:选D

2、。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体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质能转换理论;“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说明时间是可变的,指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因此本题选D项。3.对转基因技术、遗传技术和克隆技术三项技术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属于生物工程技术 ②转基因技术就是基因工程 ③克隆技术是转基因技术的表现之一 ④遗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核心技术A.①②③B.①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选B。本题考查了对这三项技术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转基因技术是将目的基因通过各种途径转入动物或植物的受精卵或胚胎细胞中,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遗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核心技术

3、,主要是研究人类基因,克隆技术是无性细胞制造技术。4.观察右图,对其反映的事件评价不正确的是(  )A.其主要目的是增强民族的凝聚力B.体现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C.实践了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D.加强了中国的现代化国防能力解析:选A。《东方巨响》反映的是新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史实,原子弹爆炸的主要目的是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威胁,增强国防实力,故A不正确。B、C、D三项符合对该事件的评价。5.1956年春,在《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工作结束时,周恩来总理特别提到了钱学森、钱三强和钱伟长的贡献,称他们为“三钱”。“三钱”所做的与《规划》相关

4、的重大科技成就是(  )A.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B.“南优2号”杂交水稻C.“银河—Ⅰ”巨型计算机D.人类基因组测序工程解析:选A。“三钱”之一的钱学森被誉为我国的“导弹之父”,A项成功实验于1964年,符合题目的要求;“南优2号”杂交水稻是袁隆平培育成功的,C、D两项开始于1978年改革开放后,不符合题目的时间要求且与“三钱”无关。6.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141千克,1998年达到450千克。当今中国,杂交水稻播种范围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1976年到1998年水稻产量累计增产3.5亿吨。这说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推广(  )A.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粮

5、食产量B.有助于解决世界性的饥饿问题C.使“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实效D.使袁隆平享有了很高的国际声誉解析:选A。材料表明杂交水稻的推广,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粮食产量。B、D两项的意思在材料中没有直接体现。C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7.邓小平曾说过:“对全国教育战线十七年(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工作怎样估计?我看,主导方面是红线。应当肯定。”最能证明这一看法的史实是(  )A.初步建立了新的教育管理制度B.创办了一系列的工人学校C.全面开展了“上山下乡”运动D.初步建成了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抓住关键信息“教育战线”及“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来判

6、断,应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之前的教育成就,故排除C项。A、B、D三项相比,D项是对这一时期教育战线取得的成绩最全面的总结,故选D项。8.电视连续剧《金婚》中,女主人公文丽是位小学教师,但是有一段时间学生“停课闹革命”,她只得暂时放下了工作回家。这种情况应当发生在(  )A.“文化大革命”时期B.“大跃进”时期C.人民公社化时期D.过渡时期解析:选A。“停课闹革命”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特有的产物,是对中国教育事业的重大破坏,故这种情况只能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9.通过观察下图可知,促使1978-2008年小学、初中入学率跃升的关键因素是(  )A.“教育大革命”的进行B

7、.《义务教育法》的实施C.扫盲教育的开展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解析:选B。小学和初中属于义务教育阶段,1978-2008年小学、初中入学率的迅速提高与《义务教育法》的实施密切相关。10.20世纪50年代,郭沫若和范文澜这两位历史学家,对于中国历史的分期问题看法截然不同,有些学者想提请中央宣传部决定,但中央认为还是应由历史学家自己去讨论决定。这反映了中央积极贯彻(  )A.“一枝独秀”的做法B.“百家争鸣”的方针C.“百花齐放”的方针D.压制学术争论的政策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