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

ID:25006747

大小:4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7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_第1页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_第2页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_第3页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设计思想: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本节课的设计通过一系列课内外活动和大量问题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自己的结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科学素养的提高。本节课设计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中,培养其创新精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材分析:《细胞生活的环境》一节包括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这些内容,是

2、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本节内容的重要任务是构建内环境这一核心概念,而教材并没有一开始就阐述什么是“人体内环境”,而先放眼生命世界中“细胞生活的环境”这样的广阔视角。这样,既可以和《分子与细胞》衔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内环境这一概念,包括本节主要内容以及后续学习内容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等。该核心概念的构建有助于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了解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对生命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三、学情分析:内环境的相关知识在初中新教材中较少涉及,初中新教材仅就人体各大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做了常识性介绍,但由于学习间隔时间太长,印

3、象不深刻,需要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知识。必修1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等章节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对学习新知识有一定帮助,但需教师引导学生将已有知识与新学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构建内环境概念过程中学生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将抽象的内环境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的立体结构。主要采用的学习策略是课前请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单细胞生物的生活环境,学生利用单细胞生物生存的液体环境为依托点,类比推理人体细胞的生活环境。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要充分运用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和多媒体材料来构建学习新知识的桥梁。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说明内环境是细

4、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3)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建立生物学科的立体知识构架的能力。(2)培养学生利用多学科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交流沟通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生物体是一个各器官、系统相互协调统一的整体。(2)逐步树立生物体的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五、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

5、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的组成通过学生积极思考、与单细胞生物的生活环境类比推理、主动探究,自己得出结论。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通过资料分析,结合生活经验来层层深入,其中学生最难理解的理化性质渗透压,则通过动画模拟,化抽象为具体,得以突破难点。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内容比较好理解,而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内容,则比较复杂,又是个难点,这部分内容可以通过模拟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和构建模型,帮助学生学习。六、教学策略与手段:本节课采用建构式教学模式,为了帮助学生构建内环境这一核心概念,以单细胞生物的生活环境为依托点,引导学生类比推

6、理,提出人体细胞生活环境的猜想,再运用所学知识及已有经验验证猜想,从而建立对内环境的感性认识。学生通过自主构建内环境的概念,并将其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加深了自身对生命世界的认识。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采用主体性教学设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同时重视课堂的动态生成,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七、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学生设计探究性实验,探究不同环境条件下单细胞生物的生活情况。学生自愿分组,分别从不同方面如不同温度、酸碱度、盐溶液浓度等方面来探究单细胞生物(草履虫)的生活情况。每小组仅选一个方面开展探究活动。各小组准备介绍本实验的相关图

7、片或视频。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经离心处理后的血液。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各小组代表向同学们介绍探究单细胞生物的生活环境的实验思路、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讨论总结:单细胞生物的生活离不开液体环境,且需要适宜温度、酸碱度、盐溶液浓度。进一步分析原因:只有在适宜的液体环境中,细胞才能获取生存所必需的养料与氧,并把废物直接排入水中。教师设疑:体内细胞又是如何完成物质和能量交换?其直接生活环境是什么?(二)、类比推理,开展探究1、引导学生类比推理:单细胞生物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离不开液体环境,人体细胞进行物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