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并用治疗急性面神经炎临床疗效观察

针药并用治疗急性面神经炎临床疗效观察

ID:25010677

大小:7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7

针药并用治疗急性面神经炎临床疗效观察_第1页
针药并用治疗急性面神经炎临床疗效观察_第2页
针药并用治疗急性面神经炎临床疗效观察_第3页
针药并用治疗急性面神经炎临床疗效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针药并用治疗急性面神经炎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针药并用治疗急性面神经炎临床疗效观黎冰(辽宁省沈阳市中医院内五病房110004)【摘要】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急性面祌经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39例采用丙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及中药的治疗方法,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结合中药治疗急性面祌经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经济、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急性面神经炎针刺中药【中图分类号】R7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

2、72-5085(2013)33-0052-01面神经炎乂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贝尔氏麻痹,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祌经麻痹。确切的病因未明,长期以来认为木病与嗜祌经病毒感染有关[1]。春秋两季发病率高,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最为多见。笔者采用针药结合治疗木病,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月一一2012年11月收治78例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男性20例,女性19例,年龄20—45岁,平均36岁;对照组39例,男性22例,女性17例,

3、年龄19一44岁,平均35岁。所有患者发病部位均为单侧,平均病程5天。两组在年龄、性别及病变部位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急性面祌经炎的诊断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制定,①患病前常有受凉,受潮,吹风史,少数患者于病前几天可有耳后,耳内疼痛或面部不适等前驱症状;②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出现一侧周围性面瘫;③已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性面瘫。2治疗方法2.1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给予口服强的松片以减轻神经水肿;维生素B1片及维生素B12片以营养神经;阿昔洛韦片以抗病毒,并静点

4、长春西汀注射液以改善微循环,20天为一个疗程。2.2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及针刺治疗。汤药选用牵正散加减:白附子15g、僵蚕15g、全蝎15g、地龙10g、天麻10g、防风10g。水煎服,每剂取汁300ml,每次100ml日2次口服,20天为•一个疗程。针灸取穴:风池、翳风、鱼腰、阳白、攒竹、四白、迎香、承浆、地仓、颊车、下关、合谷(对侧)。针刺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局部常规消毒。风池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或下颂方向直刺0.5—0.8寸;翳风直刺0.5—0.8•、?;阳白向鱼腰方向平刺0.5—0.8寸;攒竹

5、平刺0.3—0.5寸;四闩直刺0.3—0.5寸;迎香斜刺0.3—0.5寸;承浆斜刺0.3—0.5寸;地仓向颊车方向平刺0.5—0.8寸;颊车向地仓方向平刺0.5—0.8寸;下关直刺0.5—I寸;合谷直刺0.8—1.0寸[3]。合谷采用泻法,余穴均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留针30min,每日1次,20天为一个疗程。治疗期间均嘱两组患者避风寒,均衡饮食,忌辛辣、酸、冷食物。3疗效观察3.1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制定。治愈:患者面神经运动功能恢复正常,患侧、健侧面部肌肉对称,患侧眼睑闭合完

6、全,鼻唇沟基本对称,口角无歪斜;显效:患者面神经运动功能大部分恢复,患侧眼睑能闭合,静止时面部外观正常,鼻唇沟稍浅,笑吋UI角歪斜;好转:患者面神经运动功能部分恢复;无效:患侧面神经运动功能无改善。3.2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3.3治疗结果见表1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组别n恢复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394(10.26)19(48.72)14(35.90)2(5.13)37(94.87)对照组392(5.13)11(28.21)22(56.41

7、)4(10.26)35(89.74)治疗后两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4讨论祖国医学认为面瘫多因脉络空虚,外邪侵袭面部,使面部脉络不通,气血阻滞,筋肉失苏濡养,纵缓不收而致。故在针刺取穴上,以多气多血之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少阳之经穴,通过针刺可有效地达到疏通经络、祛风散寒清热、调和气血之目的。且大量的实验研究也表明[4】针灸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水肿消退和功能恢复。口服中药以牵正散加减化裁应用,方中白附子主入阳明经,善行头面,祛风化痰止痉;僵蚕、全蝎,二者皆可熄风止痉,全蝎长于通络,僵

8、蚕并可化痰,共助白附子祛风化痰止痉之力。本临床实验采用针灸中药结合治疗急性面神经炎,加强了疏通经络、祛风散寒、调和气血之功效,II安全经济、操作简便,可作为急性面神经炎较冇效的疗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吴江.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18-119.[2】张葆樽.神经疾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