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心法》治痢浅析

《丹溪心法》治痢浅析

ID:25047086

大小:7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8

《丹溪心法》治痢浅析_第1页
《丹溪心法》治痢浅析_第2页
《丹溪心法》治痢浅析_第3页
《丹溪心法》治痢浅析_第4页
《丹溪心法》治痢浅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丹溪心法》治痢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丹溪心法》治痢浅析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黑龙江哈尔滨150090摘要:《丹溪心法》为朱丹溪平素经验、学术精华之作,其中“痢疾”一病既有承接前人之经验,又对后世有启下之妙见,木文则是对丹溪治痢之法进行浅析,如有不足还请指正。关键词:朱丹溪;丹溪心法;痢疾《丹溪心法》第九篇为“痢疾”一病,在此篇中其门人记录了朱丹溪平素治痢之临证,潜心领悟,多有丹溪翁治痢独到之见,今择其要旨“十则”,以飨同道。1.力倡“痢,赤属血,白属气”之说丹溪言道“痢,赤属血,白属气,有身热,后重,腹痛,下血。”乂“色白者属气,赤白者属气血受病···”[1]不同于前人“赤痢属热

2、,白痢属寒”,丹溪极力倡导痢疾赤白之色与气分、血分有密切相关。丹溪以气血论痢疾,且后世医家之“邪毒入于肠府,损伤轻而浅者痢脓,重而深者痢血或脓血倶下”[2】与丹溪异曲同工。2.强调痢疾之主要病因为湿热,主要病位在大小肠丹溪云“痢虽有赤白二色,终无寒热之分,通作湿热治···”,认为痢疾之病因在•湿热。“赤嫩自小肠来,白痢乃自大肠来,皆以湿热为木,···”[3]明确病机则有利于医者精准的遣方用药。3.认可从脉证辨痢之难治与易治《内经》中“肠辟便血,何如?”,“身热则死,寒则生,··&m

3、iddot;”[4]丹溪则认为此言偏颇,不该仅凭寒热辨别预后,还应该以病症与脉证相结合来分析。如“脉沉小留连或微着易治,···”[5],此为湿热之邪留连,病位深重者难治,病势徐缓者易治,而病势急骤者难治。1.详析“通因通用”之法治痢《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心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6]《伤寒论》:“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7]仲景创三承气汤下肠中之燥尿,燥尿去而下利自止;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也指出“夫积冷积热及水谷实而下者,以大黄汤下之,强人

4、勿过两剂,皆消息五六tl更进一剂。”[8]《外台秘要》亦云“本由肠胃中冷热不调,病根固结,必须汤药涤之。”[9]丹溪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以虚实、年幼衰老以断其用。《丹溪心法》云:“初得之时,元气未虚,必推荡之,···”,“···虚弱衰老久病宜升提。”[10]即在初病、体实之时可用下法,而年老体虚久病之人则用补益升提之法,不可妄用通因通用之法。2.明确了痢疾之吋疫性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卷二·治伤寒吋7气温病方》载:“天行毒病,挟热腹痛下痢,”[11]可为较早意识到痢疾之

5、传染性,形容此病有如天降。《丹溪心法》中提到“有时疫作痢,一方一家之内,上下传染相似,却宜明逆气之胜复以治之。”[12]认为痢疾是有吋间季节性、有区域性,人群会相互传染发病,并i病症相同的一种吋行疾患。其认识对后世预防和治疗痢疾具有积极之作用。3.提出“噤口痢”多以“胃热”辩证论治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云:“下痢不能食”一语,为后世“噤口痢”提供了理论依据。[13]在此认识之上,朱丹溪提出:“噤口痢者,胃热甚故也。”将其病机归结于大虚及大热,或见下利不能食或呕吐不能食。并提出实证:“用香连丸和莲陶各一半···;而虚证,则用人参二分·&mi

6、ddot;·”并令患者“终日细细口甲之。”热甚者,用“封肪引热下行之法,用螺肉揭碎加麝香少许。”[14]同时,丹溪指出前人治疗噤UI痢不辨病证之禁忌,而多用温热味甘之品,以火济火,以滞益滞。1.阐发老年人“脾泄”之辨治丹溪认为导致老年人出现下利之因乃由奉养太过,饮食伤脾。[15]用白术芍药汤,白术、芍药以健脾柔肝缓急止痛。“湿胜,仙术炒用。”“若阴阳不分,当渗泄,以五芥之类···”[16诺“暑痢而脉虚者,···,藿香正气各加木香半钱,名木香交加散。”“若白痢下如冻胶,或鼻涕,此属冷痢&middo

7、t;··”,“下痢,小便不通者,黄连阿胶丸为最。”[17]2.认同临证当分痢疾与泄泻《金匮要略》中首次提出下利病名。《诸病源候论》以“痢病”立论,将“下利”称之为“痢”、“滞利”、“泄利”、“血利”。孙思邈则将以下痢脓血不爽为主症者称为“滞下”。然不乏医家虽从症状中明确了下利病实为两种不同疾病,但仍将泄泻与痢疾混同论治。[18】《严氏济生方》首先提出“痢疾”病名,其云:“今之所谓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