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加强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

弘扬传统文化,加强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

ID:25050029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6

弘扬传统文化,加强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_第1页
弘扬传统文化,加强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_第2页
弘扬传统文化,加强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_第3页
弘扬传统文化,加强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_第4页
弘扬传统文化,加强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弘扬传统文化,加强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弘扬传统文化,加强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加强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  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反映了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努力方向。高职院校作为一个文化教育机构除了承担培养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的任务外,还有其义不容辞的文化责任。高职院校的教育必须以人为本、育人为本,通过文化自觉和综合创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才能完成文明复兴工程赋予高职院校的使命。  一、高职教育中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及内涵建设  (一)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责任  高职院校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的一个独特组织形式,所以,高职院校总是随着社会的变

2、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在今日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高职院校对社会所承担的一项重大责任就是让学生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创新民族传统文化,从而培养出既能理解民族文化,又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二)传承创新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是我国灿烂的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一方面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同时又筛选、传递和不断创新传统文化。而我国高职院校很大程度上是参照西方模式,这也是中国高职教育的困境所在:中国的学校,欧美的模式。因此,高职院校要走出此困境,应该继承创新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  首先,传承创新人文精

3、神为特征的教育理念。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人文主义的教育,它以做人为教育的唯一目的,注重教人以德行与智慧,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1]。传统教育尤其强调道德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弘扬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这对于民族精神与智慧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传承创新丰富多彩的教学思想。中国传统教学理论中有许多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且对我们今天的教学工作仍有普遍意义。中国古代教育家不仅注重道德的培养,而且重视教育方法的改进,如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循序渐进、教学相长、温故知新、学思习行、知行一致

4、等等,形成了一整套独特风格的教学理论。我们在吸收这些精华的同时,应该清理和破除传统教学中的一些陈旧观念,如教师的灌输式教学,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的单一的教学模式,相反,高职院校应充分激发、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培养其创新能力,为民族发展和国家强盛提供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再次,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坚持以人文、科学、创新的统一为核心的高职教育理念和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现代教学观,注重在文化内化和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逐步建.L.立起崭新的创新人才培养教育体系。高职院校只有不断的吸收和发扬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传统,

5、才能走出照搬西式教育的阴影。  (三)传承创新中国古代优秀的伦理道德思想  首先,借鉴创新传统伦理道德整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应吸取传统道德天下为公的爱国主义教育,并以古代忠心为国的英雄事例和警言教育、激励学生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2]。  其次,借鉴创新传统道德的以义制利的原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有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  最后,借鉴创新传统道德中的气节观念,培养学生自尊、自强、自立的人格精神。学生要树立自尊、自强的独立人格,坚定立场,坚持正义,为维护社

6、会安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在高职院校中拓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一)普遍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程  高职院校应普遍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通识教育,根据情况可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生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并列入教学大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在学校的基础课中增加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通识类课程,从而为学生较系统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提供必要的课程平台,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学习传统文化知识,领悟传统文化精华,进而弘扬传统美德,发扬传统民族精神。  (二)多方位开掘学科课程的人文内涵  对学科课程,尤其是对文科课程,在讲授其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开掘其中蕴涵的优秀

7、传统文化资源,并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譬如在讲授文史哲课程时,基于课程本身浓厚的人文特质,可以充分挖掘优秀文学作品的精神资源,从哲学、政治、历史、人文精神、文化品格、民俗风尚、审美意趣、语言文字等层面进行多维度的意义建构,将中华文化的精髓贯穿其中;自然科学课程则可以通过介绍学科发展历史等方法,强化专业的历史教育,如建筑史、物理史、化学史、数学史等,使学生对中国科技历史和优秀文化遗产有所了解。  (三)转变传统的授课方式  现在,尽管不少高职院校开设了关于传统文化教育课,但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先生的评价却是效果平平。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

8、但授课方式的古板和陈旧则是屡屡受人诟病。然而,同样是传统文化的传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