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式探析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式探析

ID:25055443

大小:60.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8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式探析_第1页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式探析_第2页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式探析_第3页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式探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式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隔偏曲矫正术术式探析【关键词】鼻中隔偏曲矫正外科手术中图分类号:R76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W05-0515(2011)7-092-02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的常见病,治疗方法是进行手术矫正,我科近三年来收治鼻中隔偏曲患者40例,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2008年1月一2010年12月在我科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患者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25岁。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行鼻窦CT检查,其它术前常规检查均无手术禁忌征。40例患者中,C型偏曲者32例,S型偏曲者8例,伴有嵴突者15例,棘状突起者7例。主要临床表现

2、为鼻塞,流涕,头痛,头胀,耳鸣等。1.2治疗方法术前30分钟肌注苯巴比妥0.1,阿托品0.5mgo患者仰卧,常规洗手,消毒,铺巾,用1%的卡因加适量的1%0肾上腺素棉片收缩麻醉鼻粘膜后,在鼻中隔左侧皮肤与粘膜交界处靠近皮肤处及1双侧鼻中隔粘软骨膜粘骨膜用1%利多卡因加适量的1°/。肾上腺素浸润麻醉,并在鼻中隔左侧皮肤与粘膜交界处靠近皮肤处做“L”型切口,用剥离子分离鼻中隔左侧的粘软骨膜和粘骨膜,在原切口后约1mm处做软骨切口,分离鼻中隔对侧的粘软骨膜和粘骨膜,充分分离后,置鼻中隔撑开器,自骨段与软骨交界处分离鼻中隔软骨和犁骨,筛骨垂直板的连接,做鼻中隔软骨下方水平条状切除宽约lcm的软

3、骨条,保留鼻中隔软骨的大部分,取出鼻中隔撑开器重新置入,使已经游离并活动的鼻中隔软骨推向右侧,与鼻中隔右侧粘软骨膜紧贴,充分暴露其后方的筛骨垂直板及后下方的犁骨,再用剥离子充分分离偏曲的棘突,嵴突及偏曲区,并用咬骨钳咬除之,凿除犁骨骨嵴粘膜复位后观察鼻中隔矫正是否满意,若偏曲已矫正,鼻腔结构显露满意,将手术切口缝合,全部患者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5—10ml。术毕,于双鼻腔对称填塞高分子止血棉,术后抗感染治疗,48h后逐日取出高分子止血棉,每日收敛鼻腔1次。2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性获得完全矫正,随诊6—12个月,未发现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脑脊液鼻漏,塌鼻等并发症。鼻塞、流涕、头痛、头胀

4、、耳鸣等症状消失。3讨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时,为了减少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顺利地完成鼻中隔偏曲矫正,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应注意选择切口,我科采用常规切口[1],即在鼻中隔前端皮肤内切口,距皮肤与粘膜交界区约0.2-0.3cm,,此切口的优点为分离粘软骨膜时不易破裂,置鼻中隔撑开器时张力大也不易穿孔。②应注意鼻中隔软骨的大部分保留,李咸龙[2]等在鼻中隔偏曲治疗的沿革和现状报道中提出只切除弯曲部分软骨和骨质,保持鼻中隔的硬度和支架,改善临床症状,成为鼻科手术中最常见、最安全、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鼻科手术的重大发展。我科做鼻中隔软骨下方水平条状切除宽约lcm的软骨条,保留鼻中隔软骨的大部

5、分,因其与筛骨垂直板,犁骨等已离断,故活动性大易被鼻中隔撑开器推向一边,而不影响术腔后端视野;同时符合生理性,不易导致塌鼻,鼻骨松动,鼻中隔煽动等并发症。③应注意术中粘软骨膜及粘骨膜的损伤。张建波[3]等在陈旧性鼻中隔骨折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25例中报道指出术中一旦发现粘膜撕裂,严禁继续剥离对侧对应部位粘膜,以免造成两侧相对应的粘膜穿破,只要完整保留一侧粘骨膜,术后不会遗留穿孔。我科有1例患者有鼻外伤史,术中出现左侧粘软骨膜和右侧粘骨膜两处粘膜撕裂,都因对侧粘软骨膜、粘骨膜完整,而未出现穿破。术后随访4周未见鼻中隔穿孔。④应注意鼻中隔矫正不足与过矫,临床手术中在矫正鼻中隔偏曲的同时应尽量

6、保留鼻中隔的固有解剖结构,尽量少去除软骨和骨质,近鼻梁部更是如此,可有效避免并发症,解除鼻窦引流障碍,扩大术野为目的,不要盲目追求鼻中隔绝对解剖直立。⑤关于合并症的处理:对于鼻中隔偏曲伴有中鼻甲肥大者,同期处理肥大的中鼻甲;伴有鼻窦炎者,同期行鼻窦手术;伴有对侧下鼻甲代偿性肥大者,同期行对侧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以利通气引流。综上所述,我科采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式简易可行,安全有效,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黄选兆,汪吉宝,主编.实用耳鼻咽喉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95-199.[2]李咸龙,温湘玲,鼻中隔偏曲治疗的沿革和现状,临床耳鼻咽喉杂志2004,18(11

7、),701-704.[3]张建波,邓力山,王道雄,陈旧性鼻中隔骨折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25例,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19(23),1095-109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