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斋独宿韦应物和韦苏州《秋斋独宿》赵秉文比较阅读答案鉴赏

秋斋独宿韦应物和韦苏州《秋斋独宿》赵秉文比较阅读答案鉴赏

ID:25072118

大小:259.96 KB

页数:91页

时间:2018-11-18

秋斋独宿韦应物和韦苏州《秋斋独宿》赵秉文比较阅读答案鉴赏_第1页
秋斋独宿韦应物和韦苏州《秋斋独宿》赵秉文比较阅读答案鉴赏_第2页
秋斋独宿韦应物和韦苏州《秋斋独宿》赵秉文比较阅读答案鉴赏_第3页
秋斋独宿韦应物和韦苏州《秋斋独宿》赵秉文比较阅读答案鉴赏_第4页
秋斋独宿韦应物和韦苏州《秋斋独宿》赵秉文比较阅读答案鉴赏_第5页
资源描述:

《秋斋独宿韦应物和韦苏州《秋斋独宿》赵秉文比较阅读答案鉴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秋斋独宿韦应物和韦苏州《秋斋独宿》赵秉文比较阅读答案鉴赏第一篇:《比较阅读》一、古诗比较阅读《秋斋独宿》《和韦苏州《秋斋独宿》》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和韦苏州《秋斋独宿》【金】招兵问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1.2.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二、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完题。村夜(唐)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秋夜(宋)朱淑真夜久无眠

2、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3.两首诗均写了夜景,又各有不同,请具体分析。(5分)4.两首诗均写秋色秋味,但作者心境不同。试结合诗文简要分析。(6分)秋斋独宿韦应物和韦苏州《秋斋独宿》赵秉文比较阅读答案鉴赏。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①1.参考答案:【答案】同:孤独。异:韦应物的孤独是淡淡的,更多是在自然景物的动静中体现中恬淡自适的情怀。赵秉文眼中的景物是悲冷凄凉的,表现了自己内心孤独引发的清冷。【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3、的答题步骤为:①总说;全诗(诗歌的某些句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②结合具体的意象、诗句进行分析。如果作者在表达思想情感时用了表达技巧,请点明。两首诗都是即景抒情,作者的情感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从景物来看,“孤独”是他们情感的共同的地方。但景物表现的意境略有不同,前者恬淡自适,后者孤独清冷。2.【答案】“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冷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运用拟人,写出了环境的凄冷。【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从题干中可以看出,

4、考的是修辞手法。回答时,结合诗句点明修辞手法并具体分析,后简洁点明效果。参考答案:3.白诗写了月下虫声、荞花如雪的景色,写的是室外景,景物有动有静。朱诗写了月下床席凉满、梧桐影乱的景象,写室内景,写的是静景。(5分)4.白诗写的是恬淡适然的心境,一、二句动静结合,给人一种宁静感;三、四句,写月下荞花如雪,着色淡雅,全诗意境宁静恬淡。朱诗写的是凄凉孤寂的心境,一、二句写夜不成寐,三、四句写梧桐冷月,并巧妙地说明明月在“缺”(人不团圆)处朗照,意境凄清孤寂。(6分)。第二篇:《秋斋独宿》《秋斋独宿》紧扣“秋”和“独宿”展开诗意。开篇

5、即从写月光入笔,山月皎洁,本可以和亲友饮酒唱和,尽享快乐时光,但此时独自栖居山中的诗人,只能听屋外秋风动竹、山鸟惊栖之声,凸显秋夜的寂静。这些气氛的渲染,让人倍感孤独无依,最后,结出“窗间人独宿”的意旨,卒章显志。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和韦苏州秋斋独宿冷晕

6、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1]⑴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秋斋独宿:韦应物的诗作。⑵冷晕:借“晕”代月。[2]金代赵秉文的《和韦苏州秋斋独宿》作为唱和之作,除第三句外,其余三句的韵脚都和韦应物的诗作相同。开篇仍然从月光入笔,但这月光已经着上了“冷”的色调,一“冷”一“侵”一“残”字,道出了冷月残烛的凄凉止境。而“雨声深竹”的点染,更加浓了凄清的氛围。那在雨夜惊飞的山鸟,“寒枝不成宿”的形象,何尝不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此诗和韦应物的诗作所表达的情感及手法同中有异。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

7、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了天气变化,引出下句。情感表达,一明白如话,一含蓄蕴藉。各得其所,各尽其妙。[2]第三篇:《2013年安徽高考语文卷及答案》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科学所研究的是那些被认为是独立于研究者个人而存在的关系。这也适用于把人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科学陈述的对象还可以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概念,想在数学中就是那样。我们不一定要假设这种概念是

8、同外在世界里的任何客体相对应的。但是,一切科学陈述和科学定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它们是“真的或者假的”(适当的或者不适当的)。粗略地说来,我们对它们的反应是“是”或者是“否”。科学的思维方式还有另一个特征。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